河北省怀来县 清心
她的手很小,尤其是末指,很明显的短于常人,曾被认为不适合弹钢琴;她一生坎坷,文革中更是历尽沧桑颠沛流离,但却一直初衷不改,从未停止过练习钢琴;她为人低调至极,不上网,不用手机,而且从不宣传自己,被称为音乐界的“塞林格”;她迄今未婚,一个人独居在法国巴黎的塞纳河畔,却与已故钢琴鬼才古尔德一起被视为全世界演奏巴赫音乐的“并峙双峰”。她就是十年前已经红遍整个欧洲,在国内却一直鲜为人知的中国钢琴大师朱晓玫。
1.我只想弹琴
朱晓玫20世纪五十年代出生于上海一个艺术家家庭,自小对钢琴表现得异常痴迷。每天晚餐后,同龄的小朋友都迫不及待地向外跑,常常聚在一起做游戏。惟有她,总是冲着前来喊她出去玩的小伙伴摇摇头,轻轻关上房门,在黑白分明的琴键上,开始她永无止境的练琴之旅。起初,由于韧带尚未拉开,她短小的手指明显纤弱无力。经过恒久坚持,韧带终于拉开了。看着自己的手指在琴键上越来越娴熟的舞动,她的心,象振翅的蝶,快乐得欲飞。虽然,由于过度练习,常常导致指缝间一片青紫,手指一碰琴键就会钻心的疼,但,那又如何?内心的快乐,早已抵消了所有的疼痛,每天,她依然安静地坐在琴房里,弹得如痴如醉。
有人问:“晓玫,你为何如此喜欢弹琴?”
她抬起头,明亮的眸子如琴键黑白分明:“因为琴声里有故事,特别好听的故事。”
又有人问:“如果不弹琴,你想做什么呢?”
她低下头,不假思索地答:“不,我只想弹琴。”话音未落,手指已陷落在琴键中。那一刻,画面屏住了呼吸,只有荡气回肠的旋律穿过耳畔,悠扬在洁白的薄纱窗帘里。
1962年,12岁的朱晓玫考取了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由于学习刻苦努力,成绩一直非常优异。日子象山泉,平淡而清澈地流淌。每天,她用越来越多的时间坐在钢琴前,十指流动间,脸上写满了饱足宁静。如果,岁月能一直这样,天蓝蓝风轻轻地安祥下去,该有多好!然而,谁的人生都不可能一帆风顺,1966年,文革开始,她被送到内蒙古农村进行劳动锻炼。没有钢琴,她不知道自己的双手将安放在哪里?没有音乐,她不知道,接下来的漫长时光,究竟该如何捱过去!内心唯一清楚的是,为琴而生的自己,不能一日无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