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怀来县 清心
2.只要能弹琴,日子再苦也是天堂
那是一个全民无意识的疯狂年代,青春的脸庞大都懵懂地随风而舞,激情澎湃中,早已把初衷丢失在风中。晓玫却不。她一直活得清醒而冷静。她知道自己要什么,人生的道路该怎样走。她的人生是琴键人生,她的世界是黑白世界。对她而言,人间再无比黑白更美丽更诱人的颜色了。她对钢琴的痴爱,白得纯粹,黑得绝对。因此,凭借超乎常人的执著,她硬是冲出了黑暗的窗口,幸运地找到了一部旧钢琴。
零下二十度的天气,她的手冻得既红又肿,象两个小馒头,一捏一个坑。然,天寒地冻又如何?艰难困苦又如何?只要能弹琴,日子依旧是鸟语花香的天堂。根据同学黄安伦回忆,当时,晓玫弄到的钢琴还缺了几根琴弦,聪慧的她,竟然找了几根普通的钢丝来代替!
只,琴虽然有了,在那个年代,却不能自由自在地弹。为了不被发现,她悄悄把钢琴放在位置偏僻的一个农民家里。每天,收工后,别的同学都累得躺在炕上休息,她却坚持步行十几里,怀着一颗朝圣的心,偷偷地去练琴。
纸糊的窗子上,泊着星星的微芒。她坐在琴前,看着手指在黑白琴键上如水般流动,大片的阳光,突然就在眼前开了花。
晓玫常常练习的,是从家里带来的手抄本,巴赫的《平均律曲集》,目的是为了保持手指的灵活性。她一直记得,中央音乐学院的老师曾告诉过她:“要暖手,一定要练巴赫的《平均律曲集》。并且,最好是赋格,慢的赋格,尤为重要。”正因为持之以恒的坚持,以及亘古不变的热爱,在那个混乱的年代,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踩着解放鞋风里来雨里去的朱晓玫,琴技不仅丝毫没有荒废,相反,经过“千锤百炼”,她弹奏的巴赫时而轻盈,时而婉转,简单干净得如同孩童的眼睛。
1977年,与同龄人一样,晓玫满怀憧憬地迎来了国家恢复高考的政策。只是,如同雪总是悄然降落一般,命运的手,亦常常是悄然伸出的。那个午后,当她得知自己因为超龄不能参加高考时,心里有叹息,落花般,掉下来。她坐在琴前,眼泪随着高山流水的琴声,无法控制地纷落。但,她是朱晓玫!坚强达观,从不埋怨,更不会愤世嫉俗的朱晓玫。她擦干眼泪,望着蓝天白云安慰自己:有琴弹的日子,就是好日子。
淡淡的月光,在晓玫身上,微微镀一层银。坐在钢琴前的她,如同幽暗深处的瓷器,闪着清冷执拗的光。看她练得辛苦异常,有人好心地劝道:“还是别做梦了!凡事都是命中注定,人不能跟命争。”她菀尔一笑,淡淡地答:“我没有做梦,我只是在做自己喜欢的事。”
3.远赴美国,历尽艰辛
生命的奇迹,总是发生在那些不放弃的人身上。一年后,晓玫幸运地进入中央音乐学院研修班学习,师从中国钢琴教育泰斗周广仁。站在风景如画的校园里,快乐一朵朵,在她心里次第开放。原来,山不转水在转,只要有颗坚持的心,一切都会柳暗花明。
从此,晓玫练琴更加努力了。别的同学,有的热衷于拍拖,有的急于追名逐利,她却心无旁鹜,从早到晚,任手指在琴键上燕走云飞。当然,任何付出都不会付诸东流,1979年,美国小提琴大师斯特恩来到中国,偶遇朱晓玫干净婉转的琴声,似听到了天籁,非常赏识。同时,他也指出,虽然她弹奏的舒曼在技艺上堪称一流,遗憾的是,音乐却完全不对。
夕阳西沉,一点点落在心底,几只小鸟从窗前飞过,小小的翅膀,驮着红色的忧伤。斯特恩的评价,给这个热情投奔自由音乐的女子不啻于当头一棒。但,大师的中肯与善意,同时又令晓玫眼前一亮,使她充分认识到中国音乐与国际水平的差距。
之后,在斯特恩和周广仁的帮助下,晓玫远赴美国,进入波斯顿的新英格兰音乐学院学习。由于经济拮据,又没有地方练琴,她只好请求交响乐团的首席长笛手,以无偿替她打扫卫生为条件,换取在她家的钢琴上练习。长笛手瞟了晓玫一眼,她不认为眼前这个普通的中国女人能够弹出什么优美的旋律,因此,她要求晓玫只能在自己不在家的时候弹,车库门一响,必须立刻停止。结果是,有一天她提前回到家,竟惊喜地听到了晓玫悠扬美妙的琴声,于是,当即激动地表示,以后将无条件支持她学习。
只,在内心深处,晓玫最向往的,却是古典音乐之乡欧洲。1985年,在签证到期的前两天,她毅然离开美国,只身前往艺术天堂巴黎去闯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