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以来,从政的知识分子绝大多数来自民间,他们了解百姓真正疾苦的所在,他们向皇帝诤谏,是要皇帝不要做直接或间接有害百姓的事。所以,在君主专制政治下的诤谏也可以看成是一种民意反映的方式;同时,诤谏也是君主专制政治下的一种防腐剂。可是,向君主诤谏含有向权威挑战的意味,在君权日益强固的古代,君主能让直言不讳的臣子存在已属不易,还要君主接受诤谏,更是困难的事。因此,古代知识分子上书诤谏时都抱着“冒死”的心理,历史上常常可以看到先准备好棺材而后向君主诤谏的故事,他们并非不怕死,但他们认为向君主诤谏是他们的责任,诤谏的结局可能是自己送了命,但却尽到了自己的责任,死而无憾。因此,我们不要笑古代那些冒死诤谏的知识分子是愚忠,我们要敬佩他们为尽责任而牺牲的勇敢精神。
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具有浓厚的历史责任感,他们努力从自然生命中提升历史生命,创造不朽。不朽的事业是由自己去做,却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别人;同时,也没有人强迫他们去做那为了别人的不朽事业,他们去做不朽的事业是自动的,是自认为分内的事。所以,传统知识分子的责任感是建立在义务观上,他们不要求报酬,不要求获得什么,尽了责任,内心自然得到满足,这就是人生。
自清末民初以来,西方思想大量涌入中国,知识分子在自卑的心态下,不加选择地接受外来思想,同时,把传统思想弃如敝屣,使近代知识分子和传统知识分子产生了极大的差异。其最显著的是近代知识分子勇于争取权利而忽视责任,热衷于名利事业而不顾历史使命。近代知识分子的这些改变导致了什么后果?历史将会给他们什么评价?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我们承认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不是没有缺点的,我们也没有理由要求现代的中国人处处都去仿效传统知识分子,但是,如果我们希望未来中国的文化能继续发扬光大,中国的历史能走向光明的坦途,那么,传统知识分子的守“道”牺牲的精神、人生的义务观和历史的责任感都是值得我们重新捡拾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