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1月14日,邓小平会见即将离任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驻中国大使约瑟夫·里根。在谈到中国农业问题时,他指出:“我们搞社会主义建设还缺乏经验,马克思、恩格斯提出过以农业为基础的思想,我们现在就是要这样做。”
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马克思曾经说过:“超过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一切社会的基础。”邓小平一贯坚持“以农业为基础”的思想。早在1962年,他在谈到恢复农业生产问题时就指出:“农业搞不好,工业就没有希望,吃、穿、用的问题也解决不了。”70年代中期,他强调要首先抓好农业,确立以农业为基础、为农业服务的思想。1975年7月,邓小平在同四川省委第一书记刘兴元谈话时说,要树立“农业第一”的思想。他要求各级党委管农业的班子,注意研究农业方面的政策。1975年9月,邓小平代表中央在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上讲话时说:四个现代化,比较起来,更加费劲的是农业现代化。如果农业搞不好,很可能拉我们国家建设的后腿。
1977年7月,邓小平第三次复出,他在设计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中,把农村的改革和发展放在整个国民经济改革和发展战略的首位。1985年3月,邓小平在接见出席全国科技工作会议的全体同志和首都科技界代表时说:“我很高兴,现在连山沟里的农民都知道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他们未必读过我的讲话。他们从亲身的实践中,懂得了科学技术能够使生产发展起来,使生活富裕起来。”
1990年3月,邓小平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dafabet888经典娱乐场,dafa888官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这是又一个很大的前进,当然这是很长的过程。”邓小平“两个飞跃”的思想科学地揭示了我国农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指明了我国农村改革和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