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是基础,始终要抓农业。
1959年12月24日,邓小平会见朝鲜驻中国大使李永镐。在介绍中国国内情况时,邓小平指出:对于农业,我们有新提法,即以农业为基础。这个提法是否合乎马列主义?我们研究了,马克思、列宁都很重视农业。农业落后,工业就要受到拖累。农业发展,可以促进工业发展。农业每年增产百分之十就不容易,而食品、副食品、轻工业原料,都要靠农业。所以,农业是基础,始终要抓农业。
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邓小平一贯坚持“以农业为基础”的思想。1962年,他在谈到恢复农业生产问题时指出:“农业搞不好,工业就没有希望,吃、穿、用的问题也解决不了。”20世纪70年代中期,他刚恢复工作不久,就强调要首先抓好农业,确立以农业为基础、为农业服务的思想。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根据国情并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深刻论述了农业问题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第一,解决吃饭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头等大事。邓小平在总结中国经济建设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时说:就是重视发展农业。不管天下发生什么事,只要dafabet888经典娱乐场,dafa888官网吃饱肚子,一切就好办了。邓小平还强调:“农业,主要是粮食问题。”1983年1月,在谈到粮食生产问题时,邓小平又指出:“农业要有全面规划,首先要增产粮食。二〇〇〇年总要做到粮食过关,这是一项重要的战略部署。”
第二,农业的发展是工业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1963年,在一次研究工业发展的会议上,邓小平强调:“按照农、轻、重的次序安排,从长远看会发展得快一些、好一些。我考虑,在一定时期内,我们工作的重点,必须按照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适当解决吃、穿、用的问题。”后来,他又指出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现代化。
第三,农村的发展和稳定是整个国家发展和稳定的基础。1984年,邓小平指出:“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我们首先解决农村问题。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住在农村,中国稳定不稳定首先要看这百分之八十稳定不稳定,城市搞得再漂亮,没有农村这一稳定的基础是不行的。”1987年6月,他又强调:“我们的改革开放是从经济方面开始的。因为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
第四,农业是实现小康社会的基础。邓小平认为:农业的发展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关键。农业的发展,是和农村与农民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有了农业的发展,才有农村经济的发展,也才有农民的好日子。只有农村实现了现代化,全国的现代化才能最终实现。为此,邓小平进一步强调:我们必须把农业作为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重点,真正从思想上重视发展农业。
本报记者 武娟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