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6月05日09:41 来源:青海日报
三、扎扎实实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加快发展是我们的头等大事。必须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攻方向,以构建绿色产业体系为抓手,转变发展方式,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形成新动能、构建新支撑,促进经济发展质量更高、结构更优、后劲更足、效益更好,确保“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稳投资、稳工业是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的重要抓手。要努力扩大需求总量,着力改善供给结构,促进经济稳中向好、进中加速。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多方争取国家投资,加快构建多元投融资体制,充分激活民间投资,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实施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有力支撑经济增长,促进经济转型。加大消费供给改革和结构调整力度,增加高品质消费品供给,挖掘消费潜力,巩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实施千万美元潜力企业和出口自主品牌“双育”计划,提高特色优势产品的竞争力,促进出口稳定增长。坚决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进一步优化现有生产要素配置和组合、优化现有供给结构、优化现有产业和服务功能,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供需向高水平平衡跃升。高度重视财政金融工作,充分发挥财政金融等要素支撑保障作用。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有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二)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产业是经济之本。要坚持发挥优势和补齐短板一起抓,调整存量和优化增量一起上,加快构建绿色环保、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全面提高盐湖化工、有色冶金、能源化工、特色轻工、建筑建材、农畜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的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等水平,推动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增强竞争力。依托盐湖全国战略性资源优势,打造千亿元级盐湖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培育壮大特色新兴产业。推动新能源、新材料、网络信息、大数据应用、生物医药等特色新兴产业快速崛起。加快光伏产业发展,打造两个千万千瓦级光伏发电基地。以石油、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为重点,建设千万吨油气田及油气化工产业集群。打造千亿元锂产业基地。推动园区、开发区转型升级,打造dafabet888经典娱乐场,dafa888官网:百亿企业、千亿园区。壮大高原特色现代农牧业。加强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科技园建设。打造粮油、果蔬、畜禽养殖和沙棘枸杞“四个百亿元”产业,提高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积极培育现代服务业新业态,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使服务业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支点。
(三)统筹区域协调发展。这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要坚定不移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推动重点地区率先发展、生态功能区可持续发展,促进人口向条件适宜地区聚集,产业向重点开发区域集中。西宁以绿色发展、宜居宜业宜游为目标,加快建设多巴城市副中心,打造核心增长极,更好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海东加快完善城市功能,构建绿色产业体系,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海西实现转型发展,建成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区、新型工业化基地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示范区。突出海南、海北等环湖地区特色化发展,建成全省生态旅游、现代生态畜牧业发展示范区。更加注重玉树、果洛、黄南地区的生态保护和建设,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成绿色生态产品供给地、特色文化体验旅游目的地。围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和综合服务功能,积极融入兰西城市群建设,壮大格尔木、德令哈、玉树等区域性城市,加快撤县建市步伐,强化“绿色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建设,积极培育特色小城镇,持续推进高原美丽乡村建设,构建更加开放、更具活力的新型城镇化格局。
(四)扩大对外开放。开放是发展的重要引擎。要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加快融入中巴、孟中印缅等经济走廊,努力将青海建成向西开放的战略通道、商贸物流枢纽、重要产业和人文交流基地。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推动建立流域生态保护合作机制。抢抓机遇、主动对接,深化与援青省市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交流合作,形成统筹协调、务实高效、互利共赢的长效机制,发挥援青干部桥梁纽带作用,推动对口援青“升级加力”。加强与沿海沿边地区通关一体化合作,积极参与国家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航空、陆路口岸和国际陆港建设,推动与周边省区联动发展。全面推动青洽会、环湖赛提档升级。
(五)强化科技创新。要加快构建科技创新体系,整合企业内外部创新资源,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增强创新能力,推动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基地及产业集群建设,形成协同创新的工作格局。加强重点产业领域技术创新,实施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和科技行动,建设盐湖资源、太阳能、锂电池、复合材料、新型晶体材料、特色生物等创新集群,攻克一批技术瓶颈,全方位推动产品、品牌、产业创新。推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在特色领域形成具有国内外优势的创新高地。
(六)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发展的重要支撑。要围绕补短板、增后劲、促协调、上水平,持续谋划和实施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积极推进与国家规划对接,融入国家总体布局。加快构建综合交通体系,建成西宁和格尔木两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建成格敦、格库铁路,加快推进西成铁路建设,推动东部城市群轨道交通项目建设,完善互联互通交通网络。加快西宁机场三期扩建、祁连机场、青海湖机场建设,基本形成“一主八辅”民用机场运营格局。基本建成国家高速公路网省内重点路段,打通通往周边四省区的省际通道,建成新青川大通道。加大国省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升级改造力度,西宁至重点县(市、区)通高速公路,所有乡镇及行政村通畅、通邮。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推进引大济湟西干渠、黄河干流防洪、蓄集峡水利枢纽等重点工程,抓好民生水利建设,构建水安全治理体系。加快推进特高压外送通道建设,加大新一轮农网升级改造力度,实现国家电网到县、乡镇稳定可靠全覆盖。建设“宽带青海”,实现大部分城镇地区光网覆盖,行政村基本实现光纤通达,打造东部宽带无线城市群。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向贫困地区、新兴小城镇和产业聚集区倾斜。
(七)做大做强旅游产业。我省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前景广阔、潜力很大。要围绕旅游名省建设,着眼发展全域全季旅游,构建“一圈三线三廊道三板块”旅游发展格局。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加快引进大型旅游集团,推动旅游资源市场化改革,全方位开放旅游市场。实施旅游业发展十大行动,加强旅游外联通道建设,强化要素保障,增加产品供给,提高消费水平。加快“智慧旅游”建设,促进“旅游+”深度发展。找准绿色发展和旅游业转型升级的结合点,提升重点景区品质和档次,规划建成十大旅游知名景区、十个生态特色旅游县。深度挖掘青海湖、可可西里、昆仑山、祁连山等自然文化旅游品牌价值,不断扩大三江源、大美青海、中国夏都等品牌的影响力,高标准规划和打造中国原子城,加快建成民族特色文化旅游目的地、国家生态旅游目的地、丝绸之路战略支点新兴黄金旅游目的地。
面对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时代大势,我们一定要增强“稳”的责任感和“进”的紧迫感,主动进取、奋发有为,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奠定坚实物质基础。
上一页 | 下一页 |
相关专题 |
· 聚焦各地党代会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dafabet888经典娱乐场,dafa888官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