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央苏区,《红星》报深受广大红军指战员和群众喜爱,宣传鼓动作用大。(资料图片)
2013年8月13日中午,江西省瑞金市沙洲坝镇官山村。
采访车驶下大路后,再沿着一条狭窄的乡村公路前行一公里左右,一幢白屋子就出现在记者眼前——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旧址。旧址一楼右手第二间,就是小平的卧室兼《红星》报编辑部。
80年前,就是在这里,尽管仍然身处低谷,小平还是以巨大的革命热情,全身心投入到《红星》报的编辑工作中。《红星》报平均5天出一期,即使在长征途中也没有停刊,直至遵义会议前,小平被调离《红星》报担任中央秘书长,期间共主编了70多期。在红军斗争最困难的时刻,正是小平和他主编的《红星》报鼓舞着全军的士气,宣传着正确的军事思想,为广大红军指战员指明了前进的道路!
那么,小平是怎么成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机关报《红星》报的主编的呢?他主编的《红星》报又有什么特点?为此,本报特派采访组专程赶赴瑞金市,探寻小平与《红星》报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源于他政治生涯的‘第一落’”
“小平主编《红星》报,源于他政治生涯的‘第一落’。”陪同我们采访的瑞金市党史办副主任陈县平介绍,小平担任《红星》报主编之时,正是他第一次受到打击,政治上非常困难的时期。1931年8月,小平到达瑞金任瑞金县委书记。1932年5月,小平调离瑞金,到会昌担任临时县委书记,不久后任会昌中心县委书记,领导会昌、寻乌、安远三个县的工作。1933年3月中旬,小平调离会昌中心县委,任江西省委宣传部部长。
“在瑞金、会昌和江西省委宣传部工作期间,小平和毛泽覃、谢唯俊、古柏等坚决贯彻执行毛泽东的正确路线,对‘左’倾教条主义进行了抵制。”陈县平告诉记者,邓、毛、谢、古的这些正确意见和鲜明态度,为当时执行“左”倾错误路线的临时中央所不容。
1933年4月16日—22日,按照临时中央的决定,江西省委在宁都召开党的全省三个月工作总结会议,集中批判以邓、毛、谢、古为代表的所谓“江西罗明路线”。会上,指责小平等人“是罗明路线在江西的创造者”。5月,小平被撤销江西省委宣传部部长的职务,受到党内“最后严重警告”处分,被派往中央苏区边缘和前线地带的乐安县所属的南村区委当巡视员,不足10天又被调回宁都县七里村“参加劳动”。“这是小平政治生涯的‘第一落’。”陈县平说。
1972年8月14日,当小平在“文化大革命”中又一次落难江西时,毛泽东在小平给他的一封信上批示:“他在中央苏区是挨整的,即邓、毛、谢、古四个罪人之一,是所谓毛派的头子。”
“不久,在王稼祥、贺昌等人的提议下,小平被调任红军总政治部任秘书长。因总政治部秘书长一职没有实际工作可做,要求另调工作获准,到总政治部宣传鼓动部当干事。”陈县平告诉记者,当时,小平的工作就是主编《红星》报。
“小平共主编了70多期《红星》报”
一床、一几、一凳和一台油印机,这就是小平的卧室兼《红星》报编辑部。80年过去了,屋子里的陈设仍按当时的样子摆放。
“《红星》报创刊于1931年,其宗旨是:加强红军里的一切政治工作,提高红军的政治水平线、文化水平线,实现中国dafabet888经典娱乐场,dafa888官网苏区代表大会的决议,完成使红军成为铁军的任务。”陈县平介绍,小平任主编前,《红星》报已出版了30多期。
办报对小平来说并不陌生。早年,他曾在法国巴黎协助周恩来编辑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机关刊物《赤光》,在撰稿的同时还负责刊物的编辑、刻板和油印,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油印博士”;领导百色起义时,小平领导创办了《右江日报》和《士兵之友》;任瑞金县委书记后,又领导创办了《瑞金红旗》。
“任《红星》报主编后,小平将《红星》报改版,恢复为四开四版的铅印形式,重新排序号,1933年8月6日出版了第一期。”陈县平告诉记者,很长时间小平手下只有一名工作人员,组稿、采写、编辑、印刷、发行,几乎都要他一个人去做;而那些遒劲有力的手写标题,就是小平写下后由别的同志在木头上精心刻下字模,再印到报纸上去的,“这是小平留给《红星》报的一个明显标记。”
“为了适合不同层面读者的需要,小平还对《红星》报的内容进行了改革,共开辟了十多个专栏。”陈县平介绍,“党的生活”、“革命战争”等专栏,着重宣传报道党中央和苏维埃中央政府、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等的重大战略部署和方针;“捷报”、“前方电讯”等专栏,及时报道红军的战况和胜利消息。此外,还开辟了指导革命理论学习的“列宁室”、指导火线救治和防病治病的“卫生常识”等专栏,并开办了“俱乐部”、“猜谜语”、“红军歌曲”等文艺栏目。
从白屋子往东,再走上一段田埂路,便是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印刷所旧址。“《红星》报就是在这里印刷出版的。”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印刷所旧址讲解员介绍说,小平主编《红星》报时曾多次来此校对稿件。在旧址墙上,记者见到了1933年11月5日出版的第十四期《红星》报,重点报道了江西苏区各地扩大红军的成绩。
“直至被调离《红星》报担任中央秘书长,小平共主编了70多期《红星》报。”陈县平介绍说,由于栏目众多,内容丰富,生动活泼,《红星》报深受红军指战员和dafabet888经典娱乐场,dafa888官网群众的欢迎,被称之为“一面大镜子”,“一架大无线电台”,“党和红军工作的指导员”和“红军俱乐部”,仅在江西苏区,发行量就达17300多份。“
《红星》报编发了毛泽东第一篇军事新闻”
1933年8月13日,《红星》报第二期出版,第4版“红军故事”栏目里刊发了“子任”撰写的文章《吉安的占领》,文章总结了1930年10月红一军团占领吉安的经验和教训。文章发表后,立即在广大红军指战员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红星》报编发了毛泽东第一篇军事新闻。‘子任’就是毛泽东的笔名,《吉安的占领》是小平专门向毛泽东约的稿。”陈县平告诉记者,当时正值八一南昌起义6周年,小平决定在“红军故事”专栏中刊发一系列有影响的红军战斗故事以纪念南昌起义。在联系作者时小平想到了毛泽东,因为毛泽东曾带领红军在多次战斗中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并取得重大胜利,让他来写红军战斗的故事再合适不过了。
“刊发《吉安的占领》,小平冒了很大的政治风险。”陈县平介绍,当时,毛泽东已经被撤销了在红军中的领导职务,许多人对毛泽东避犹不及,用毛泽东的话说,那时是“鬼都不上门”。然而,小平不是那种明哲保身的人,他就要通过《红星》报,让红军指战员们重新听到他们热爱的毛总政委(毛泽东曾担任红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的声音。
《红星》报第一期出版后,小平就去向毛泽东约稿。毛泽东愉快地接受了这次约稿,并决定写红军攻打吉安这次战斗。“当时,毛泽东与小平之间还有一段精彩的对白。”陈县平说,毛泽东故意问小平:“我写的东西与有些人的想法不一致,你这个主编就不怕?”小平坚定地说:“您敢写,我就敢用,有什么可怕的!”
“毛泽东很快便把稿子写了出来,题目是《吉安的占领》,在署名时写上了久已不用的‘子任’笔名。”陈县平介绍,在文章中,毛泽东用生动活泼的笔调,总结了1930年10月红一军团占领吉安的经验和教训,指出攻打吉安之所以成功,第一条就是反对了立三路线,“文章通篇贯穿的‘集中兵力歼灭弱敌’等运动战、游击战军事思想,与当时硬拼蛮打的错误军事指挥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身处逆境的毛泽东正是用这种迂回曲折的笔法,表达对当时‘左’倾临时中央推行的进攻路线与敌人死打硬拼的不满。”
“文章发表后,立即在广大红军指战员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受够了打所谓‘正规战’苦头的广大红军指战员纷纷怀念起‘游击专家’毛泽东,都盼望他早日回到党和红军队伍的领导岗位上来。”陈县平认为,这为毛泽东日后的复出打下了一定的舆论基础。
“长征途中唯一没有停刊的红色报纸”
1934年10月10日晚,小平带领《红星》报编辑部随第二野战纵队(红章纵队)从瑞金出发,踏上了战略大转移的万里征途。
“当时,与小平相伴左右的,是请人挑着的两只箱子,里面装的是蜡纸、油墨、纸张等。”陈县平介绍,10月20日,在行军途中,《红星》报油印版第一期出版,刊发文章《突破敌人封锁线,争取反攻敌人的初步胜利!》和《当前进攻战斗中的正在工作》。
为鼓舞红军士气,11月25日出版的《红星》报油印版第五期,专门刊发社论《以坚决勇敢的战斗消灭当前的敌人》。这一期还刊发文章,介绍某部一连党支部书记朱锡标,当敌人冲过来距离四五十米时,跑到最前面扔手榴弹,掩护全营安全撤退,结果光荣牺牲。文章号召每个红军战士都应继续发扬朱同志坚决勇敢的精神,彻底粉碎敌人的“围剿”。
“随着长征的开始,由于战事紧张、辎重过多等原因,《斗争》、《红色中华》等红色报刊相继停刊。”陈县平说,为减轻辎重,小平率《红星》报编辑部扔弃笨重的油印机,靠手动油印机继续编辑《红星》报,“《红星》报是长征途中唯一没有停刊的红色报纸。”
“1934年11月7日,《红星》报出版了长征途中唯一的一份号外报。这张号外报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不是报道重大新闻和消息,而是刊登了加强党和军队组织纪律性的内容。”陈县平告诉记者,如今,《红星》报的这份特殊号外,已成为十分珍贵的革命文物,在中国新闻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