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市工业经济的“引擎”,广安经开区集聚精细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新型住宅、电子信息和现代物流商贸等产业,现拥有已投入生产运营的规上企业49家。
项目落地后,企业在建设及运营过程中都有大量资金需求,而金融服务业,却是园区发展的一块短板。为打破困局,切实为企业服务,今年以来,广安经开区精准发力,提出建设“金融年”,着力完善金融业态,刺激实体经济发展。
解企业难题提出建设“金融年”
经济下行,要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实体经济发展面临资金支持和“金融血液”的灌输。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广安经开区仅重点企业、重点项目融资需求就有9个,需求资金18.45亿元。这成为摆在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面前的一道难题。
“目前,经开区企业投融资渠道单一,对银行贷款过度依赖;投融资的方式较为原始,整体结构不尽完善;投融资业务能力欠缺。”广安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要刺激实体经济发展,必须创新金融服务企业模式,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解决企业所遇到的难题,帮助企业走出困境。
省、市确定的“项目年”,为广安经开区决策者思变带来契机。今年初,广安经开区在大力推进“项目年”建设的基础上,提出“金融年”建设同步推进。
“金融年”建设,就是要凝聚金融力量,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有效发挥出金融对经济的“输血”“造血”功能。“充分发挥金融‘发动机’功能和培育金融产业并重,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并举,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方式,进一步提升金融业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是我们当前工作的重点。”广安经开区财政局工作人员李志雄介绍道。
精准施策金融“活水”不断注入
今年3月,广安经开区精准发力,出台了《广安经开区促进金融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试行)》,通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着力促进金融产业发展,启动经开区金融中心规划建设工作。有了政策保障,广安区信用联社、金财集团、恒生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宏云小额贷款公司等银行、证券、信托、保险、小额贷款、担保公司等金融业态将关注的焦点投向了广安经开区。
“金融业态丰富了,企业业主的融资观念还需转变,金融知识也得加强。”李志雄说,为此,他们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形式,重点加强对经开区业主的融资途径、融资方式和融资条件等的专业培训,提高企业运用贷款、信托、债券、基金、融资租赁等多种融资方式的能力。此外,经开区还强化银政企对接,着力增加信贷投放;聘请专业融资咨询中介机构,注入优良资产,提升区属国有平台公司投融资能力。
“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为经开区营造出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现已初见成效。”广安经开区财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上半年,在棚户区改造项目中,广安经开区通过多方努力,帮助恒生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获批发行公司债券6.9亿元,并已发行到位;与广安区信用联社新桥信用社达成初步协议,年底前将其办公地点搬迁至新桥园区商务中心;依托金财集团,出资2653万元设立出口退税和工业企业应急转贷专项资金,防范企业因出口贸易和转贷期间出现资金链断裂风险,目前已发放贷款15笔、累计4116万元;宏云小额贷款公司在2016年发放小额贷款计12笔、金额2840万元,为经开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及“三农”发展提供了有效的金融支撑。(李硕 唐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