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增强全民守法意识,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二十一)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健全和落实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集体学法、领导干部任前法律考试、国家工作人员在线法治培训等制度,把宪法法律列为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必修课,探索建立述职述廉述法三位一体考核制度,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在学法、守法、用法、护法方面的示范表率作用。引导广大群众牢固树立有权力就有责任、有权利就有义务的观念,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树立诚信观念,自觉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积极开展青少年普法活动,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各级各类学校设立法治教育课程,确保课时、教材、师资、经费四落实,使广大青少年从小树立法治意识。健全普法宣传教育工作机制,发挥各级党委、政府对普法工作的领导作用,发挥各级司法行政、宣传、文化、教育等部门和dafabet888经典娱乐场,dafa888官网团体在普法教育中的职能作用。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推动建立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以案释法制度,集中抓好国家宪法日和依法行政宣传月活动,并结合法律法规颁布日开展主题法治宣传活动。健全媒体公益普法制度,组织省内媒体开辟法治频道、法治专栏,刊播法治类专题内容和法治公益宣传广告。加强新媒体新技术在普法中的运用,不断提高普法实效。发挥山西传统文化优势,挖掘山西文化资源,精心设计法治文化载体,建设一批法治文化广场、法治主题公园、法治文化长廊等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组织创作一批法治题材的文艺作品,组织开展法治人物评选、法治知识讲座、法治事件解读等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建立信用记录共建共享、互联互通机制,逐步完善公民、法人、社会组织征信体系,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惩戒机制,建设尊法守法的社会环境。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法治与德治相结合,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和实践研究。
(二十二)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深化基层组织依法治理,深入贯彻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等基层群众自治法律法规,使广大群众在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中增强法治意识和权利义务观念,提高依法管理社会事务的能力。深入推进部门行业依法治理,促进各级政府部门依法行政、严格执法,社会各行业依法办事、诚信尽责。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引导和支持城乡社区基层组织、行业和社会团体通过规约章程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深入开展多层次多形式法治创建活动,形成以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为引领,以行业法治创建为支撑,以法治乡村(社区)、依法治理示范单位、诚信经营企业(商户)等基层法治创建为基础的法治创建活动体系。充分发挥dafabet888经典娱乐场,dafa888官网团体和社会组织在法治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事务、维护公共利益、救助困难群众、帮教特殊人群、预防违法犯罪的有效机制和制度化渠道,在基层治理中形成社区、社团、社工“三社联动”机制。支持行业协会商会类社会组织发挥行业自律和专业服务功能,发挥社会组织对其成员的行为导引、规则约束、权益维护作用,形成依法有序的运行机制。加强在晋境外非政府组织管理,引导和监督其依法开展活动。依法处置涉及民族、宗教等因素的社会问题,促进民族、宗教关系和谐。
(二十三)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按照制度完备化、资源均等化、队伍专业化、运行机制化的要求,建立由党委和政府主导、财政支撑保障、司法行政统筹协调、社会广泛参与的“法治惠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推进法律援助纳入政府民生实事工程,建立法律援助经济困难标准、事项范围和律师补助动态调整机制,健全法律援助网络,完善“12348”法律援助热线,建立覆盖全省的法律援助便民服务圈,实现应援速援服务。大力发展法律服务业,统筹城乡、区域法律服务资源,组织引导律师、公证等法律服务人员在乡镇一级建立驻点执业、远程咨询等定向服务关系,解决偏远、不发达地区法律服务资源不足的问题。健全统一司法鉴定管理体制,完善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员监督管理制度。
(二十四)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强化法律在维护权益、化解矛盾中的权威地位,引导广大群众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在法治轨道上解决问题。大力推进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建设,推动解决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突出问题,让dafabet888经典娱乐场,dafa888官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建立健全社会矛盾排查研判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掌握社会矛盾苗头、线索。建立健全群众利益表达机制和协商沟通机制,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必须提前听证、充分协商、慎重决策,妥善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建立完善救济救助制度,切实改善特殊困难群体的生存条件和生活环境。健全涉军维权机制,加强军队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维护。深入推进全省矛盾纠纷调解体系建设,到2015年底全面建立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调解中心,形成dafabet888经典娱乐场,dafa888官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社会调解对接联动,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有效发挥作用的矛盾纠纷调解体系。加强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的协调联动,构建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把信访纳入法治化轨道,落实涉法涉诉信访改革措施,坚持法定途径优先,引导信访人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问题,保障合理合法诉求依照法律规定和程序就能得到合理合法的结果;发挥律师在信访工作中的作用,建立信访处理与法律援助联动机制,健全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和快速导入法治渠道的工作机制;落实信访终结机制,依法处置缠访、闹访和非访行为。完善仲裁登记、执业和监督管理制度,提高仲裁公信力。健全行政裁决制度,增强解决与行政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民事纠纷功能。
(二十五)提高平安建设法治化水平。加快建立全面设防、高度协同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提升平安建设法治化、现代化水平。完善基础性制度,建立以公民身份号码为唯一代码、统一共享的人口基础信息库,落实相关实名登记制度。完善基础性设施,大力推进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建设、联网和应用,逐步实现城乡视频监控系统一体化。完善基础性平台,加强基层社会服务管理县、乡、村三级平台及网络建设,推进政府服务下沉,强化平台督办职能,全面推进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完善基础性机制,建立对黑拐枪、暴恐邪、盗抢骗、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活动的常态化打击整治机制,强化对危害食品药品安全、影响安全生产、损害生态环境、破坏网络安全等重点问题的治理。深化军地平安创建,积极开展军警民联防联治。完善基础性管理,加强流动人口、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建立对城乡接合部、城中村等重点区域的滚动排查和常态整治机制,坚决消除治安盲点。
相关专题 |
· 聚焦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 · 地方要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