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效应:长远政策不忘促进短期增长
“表面上看,‘财十条’是在当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下出台的,但就具体政策来看,其利其效更加侧重长期效应。”西南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副院长李建军认为,落实减税和减费、促进新兴产业创新发展等措施,都是着眼于转方式、调结构和企业经营环境的优化。
他以减费政策为例,我省去年取消和停征22项国家设立和8项省设立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今年又停收和免收22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可见减费政策是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并不是“拍脑袋”决策。而且,由此带来的每年5亿元的减负红利,由企业和个人长期享受。“短期刺激同样重要。”李建军说,“在经济下行时,政府采取刺激性政策,促进经济稳定增长、防止陷入萧条是非常必要的。”省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王小刚提醒,西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不能忽视保增长的必要性,“像骑自行车,不保持一定的速度,就会倒下来。”
对此,“财十条”相对应地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在今年6月底前下达重点项目建设资金206亿元、地方政府债券资金200亿元和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100亿元,总规模超过500亿元。“短期刺激”和“长期效应”的矛盾一直是舆论的热点。但王小刚、李建军认为,现代财税体系之下,要看到矛盾背后的一致性。“进行短期政策设计时要着眼长远,实施长期政策时要促进短期内经济稳定发展。这无疑将考验政策制定者的智慧,但也是新形势下的必然选择。”
“财十条”中,落实减税和减费、鼓励创新和产业发展政策、重点基础设施建设等,其利其效在短期更在长期,兼顾了短期内保增长、促就业的需求,长期来看则有转方式、调结构的效果,并不矛盾。
撬动效应:在关键领域应用奖补方式支持
“用财税手段调控经济,不能平均用力,需要抓住关键领域、关键环节进行撬动。”王小刚认为,财政资金有限,社会对资金的直接需求却很大,为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用,必须在领域和方式上做文章。
选取哪些领域进行支持?“财十条”提出,206亿元用于支持45个促进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类重点专项预算项目,重点支持交通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新区和重点小城镇建设,促进工业产业、内外贸及物流业发展。“支持这些项目的建设本身将带动一部分投资,交通、内外贸、物流等基础性项目,与各类经济活动关联度高,建成后可撬动区域经济的增长。”李建军表示。
相关专题 |
· 地方要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