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 黄和林
母亲的鱼尾葵
母亲离开我们将近六年了,但她在我们学校宿舍楼下栽种的那三棵鱼尾葵周围却密密丛丛,满目葳蕤。
2006年暑假过后不久,母亲从家乡来到佛山。那年,母亲七十四岁了,风湿病、关节炎、糖尿病极大地消耗着母亲身体上的元气,母亲的身体瘦小得像一个干瘪的丝瓜。我接母亲出来,是带她检查和治疗了。母亲来了,我却没有很多时间陪她说说话。很多时候是母亲独自坐在窗边,她浑浊的眼睛静静看着窗外的那片空地。那里实在没有什么好看,杂草丛里有断砖、烂木头,还有各种颜色的塑料袋和布片。
一天中午下班回来,我惊讶地发现,窗外刚种下三棵鱼尾葵。那里的荒草和杂物都被清除干净,用断砖铺出的一条小道延伸到我宿舍的后门,三棵鱼尾葵分列在小道两边。母亲正在给树浇水。
我不禁抱怨母亲说:“妈,何必这么辛苦呢,这只是宿舍,又不是自家。”母亲嗫嚅着说:“这几棵树是学校工地挖出来丢在路边的,都晒干了。在门前种几棵树,也可挡风也可纳凉,孙女有个玩耍的去处。”
我的心激烈地一颤。是啊,我怎么就没想到这里应该种几棵树呢?我更没想到母亲是用怎样把三棵碗口粗两人多高的树整棵地搬到这里。
也许是因为受到了严重的创伤,也许是母亲栽得太浅,这几棵树一直都生长不好。秋后,日渐枯黄。冬天时,三棵树完全干枯了,但是,树上的籽实也完全成熟了。第二年春天,枯树的周围,一簇簇,一棵棵,全都是鱼尾葵的幼苗。现在,我已经买楼搬到外面居住了,每次经过学校的宿舍楼,看见鱼尾葵一片片的叶子在风中在雨中欢快地抖动着,看见别家的孩子在树旁欢笑嬉闹,我都会想起我的母亲。母亲不识字,更不懂得“生态”“环保”这样的概念,但母亲一定懂得“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道理。
女儿的歌谣
我家住在楼房顶层,我也努力把天台营造成一座绿色城堡。一百四十平米的园子里,四周墙壁上爬山虎恣意蔓延。花架上有金银花、炮仗花,也有葡萄、丝瓜和南瓜。盆栽的有番石榴、奇异果、黄皮、桔子和桂花、杜鹃花。用木板围起来的菜畦种西红柿、茄子、草莓。从春到夏,金银花由银白而逐渐变成金黄,秋天里米白的桂花芳香四溢,冬天桔子和炮仗花橙红鲜艳,天台上四季红黄绿白,总是那么热热闹闹的。一张茶几,一把椅子,一杯茶,一本书,一边看书一边品尝刚摘下来的瓜果,悠闲舒适,小小的天台为我们的生活营造出一片幸福的绿荫。
没有树木就没有鸟儿的音乐,没有蝴蝶的舞蹈,也没有泉水的甜润和没有空气的清新。女儿从小就沐浴着树木的恩泽,承纳着叶的绿意,吮吸着花的芬芳,乐享着果的香甜,因而,女儿对花草树木也有一份深厚的情感。小区里举行“认领一棵树,呵护一片绿”的活动,女儿认领了一棵玉兰。女儿是认真的,放学回来要看看她的树,如果有几天不下雨了,她就提一桶水去浇灌她的树木。有一次,她问我哪里有化肥卖,说要给树加营养了。她看见楼下丢弃的花木,就搬上来,和我一起修剪枝叶,整理须根,重新栽种。女儿还写了一篇题目为《种树》的童谣,表达了她建设美丽家园的梦想。这篇童谣2013年在第四届全国优秀童谣征集活动中获得未成年人组一等奖,我摘录下来,作为本文的结尾。
乖乖是小兔,
小猪叫噜噜,
他们是邻居,
住在半山麓。
小兔扛大锄,
小猪来帮助,
看见大人搞绿化,
也来学种树。
哼哧哼哧挖个窟,
栽下苗一株,
小兔忙浇水,
小猪来填土。
为了小树快长粗,
天天来看护。
可是小树长不高,
贴地茎匍匐。
扒开树根看一看,
原来是番薯。
小兔说奇怪,
小猪犯迷糊。
两人不服输,
还是要种树,
来到庄家地,
以为是苗圃。
见到棵苗叶很大,
杆儿也挺粗。
举起锄头就要挖,
山雀忙挡住。
那是一株粟,
不是一棵树,
农民种粮食,
粒粒皆辛苦。
山雀前引路,
找了个苗圃,
挖了三株苗,
种了三棵树。
建设美家园,
人人有义务,
树苗种下后,
一起来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