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 平静
原谅女儿不能陪伴您
“记得那是雅安地震的当天,我守着正在透析的妈妈,从上午十点妈妈被推出透析室,我就数着墙上挂钟一分一秒地过去,心里一边想着妈妈透析痛苦的表情,一边想着我那百十个学员,他们此时正需要我,那滋味真是说不出来。眼看着回单位的末班车只有四十分钟就发车了,万般无奈的我只能趴在妈的床头,贴着她的耳朵:‘妈,等我安顿好工作再回来陪您。’”母亲从年初被确诊为尿毒症以后,每周三次的透析雷打不动,往返于资中和成都,成了康莉的家常便饭。为在工作之外还能兼顾照顾母亲,她只能不断和同事们换班。
回单位的路上,也不像想像的一路顺利。因为成都离震中雅安较近,震感比汶川地震还强,看着呼啸而过的救援车辆,班车走走停停,回到单位已经是凌晨一点了。回到岗位上,看到分管的学员们都平安无事,康莉欣喜不已。碰头会上,民警们开始自发地为灾区dafabet888经典娱乐场,dafa888官网捐款,见康莉也拿出了200元,同事们都说:“康康,你不用捐,把钱留给阿姨治病吧。”康莉却说:“大家都辛苦,挣钱都不容易,我妈的医药费我还能付,而且她还有医保。”
这是戒毒所民警康莉的一段特殊经历,而她也只是众多80后过的年轻女警之一。什么能平衡家庭和事业这对难解的矛盾?什么又是默默奉献和无悔年华?在同为女性的戒毒人员眼中他们的执着坚韧堪比巾帼,可在家人眼中他们也是需要关怀的孩子。他们没有远大的抱负,有的只是将身边人的梦想幻化为自己的梦想,用朴实的行动、真挚的情感去感动每一名戒毒学员励志戒毒,传授给戒毒学员足以安身立命的本领。
不敢接孩子电话的妈妈
18岁从警,警龄13年,在所里曾娟算得上是管理经验丰富的民警。2010年调入艾滋病专管大队时,面对这样一群特殊的学员,内心深处的不安也油然而生,“刚开始也害怕,像患了强迫症一样,哪怕碰了学员的周记本,都会马上去洗手。”看着她此时用轻松的语气说出这些,很难想象他们当时是如何的“小心翼翼”。
“在我们大队安全管理是基础,教育是重点。从早期艾滋病学员和民警对HIV知识的双盲,到只有民警了解,再到现在双方都很了解,也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适应与磨合。只有了解才会懂得,只有懂得才利于沟通,现在的学员不仅懂得保护自己,也很懂得保护别人。”说到这里,曾娟似乎很是欣慰。作为彝族学员居多的艾滋病专管大队,每周必不可少的就是文化扫盲、毒品和艾滋病知识讲解。如今,彝族学员们已经能够书写自己的名字,并懂得了“艾滋病那到我为止”的意义。专管大队的民警们硬是凭借自己的孜孜不倦,最终跨越了不同民族间的文化差异和心理认知障碍。
作为专管民警,曾娟无疑是优秀的,但是作为妈妈,她却不称职,“我现在还是不敢接儿子的电话,即使打电话回家,也尽量不让儿子接。”由于大队警力紧张,作为副大队长,在严峻的任务面前,并非时刻都能保障休假。虽然长期不在儿子身边,但儿子牵挂妈妈的心却有增无减。每每和儿子通话,儿子总是一遍遍叮嘱:“妈妈你一定要多存一点假。”提到九岁的儿子,原本轻松的谈话渗透出了一丝湿润,泪水毫无预警的从她的笑颜中夺眶而出。他们的强大不因为他们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同样为人妻、人母、人女,他们有的只是不辞辛劳,将“常回家看看”当做工作外的唯一心愿,点点滴滴的坚韧、乐观、无私、奉献塑造出了曾娟一样的新一代美丽女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