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17日,随几位从事油菜研究的大学教授到沈昌健家观察试验情况。
专家们惊叹,“贵野A”的恢复系本身就很难找,能让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3系配套,且品种达到双低(低芥酸、低硫甙),农民育种家做到这一步,太了不起了。
取得这样的成就,沈昌健一家人历经的,是1000多次反反复复的失败。
当初研究“双低”时,沈克泉父子慕名找到湖南省作物研究所易冬莲、省农科院黄崧等油菜专家,虚心向他们学习、请教。两位专家被他们的诚意感动,向他们赠送了专业油菜种植书和两种优质油菜种质材料。
没有专业分析、没有专业仪器,沈克泉父子只能用肉眼观察,凭记录总结规律。 2001年,沈克泉带着种子来到农业部油料检测中心申请检测,转优趋势明显。2004年,再次对新育的10个品种进行检测:2个达到了双低标准,另4个品种达到单低!这一年,沈克泉父子繁育的“贵野A”不育系材料油菜新组合获国家发明专利证书。
得知消息,华中农业大学傅庭栋院士找到沈克泉,紧紧握住他的双手:“沈老,您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位科研工作者学习。您培育的杂交油菜新组合大有前途,一定要坚持到底!”
沈克泉眼里有了泪。从研究杂交油菜开始留胡须,他发誓不成功不剃须。青黑胡茬儿变为长白美髯,终于得到中国“杂交油菜之父”的肯定与帮助,怎能不激动!
流泪不止这一次。他们多年艰苦研究、试验培育出油菜品种“友谊三号”,半卖半送给农民,反响很好。
不料,有人找上门来,说农民不可能搞出这样的发明,认定沈克泉的种子是假冒伪劣品,要罚款8000元。县农业局退休干部谭友斌专门去探望他,沈克泉流着泪,捶着胸说:“难道我们农民就不能搞科研?”
谭友斌给他打气:“沈老,谁说不能?总有一天会证明你是对的。”
一盏马灯支在地头,一家人不分昼夜——
“搞科研就要吃得苦,耐得烦!”
面前,沈昌健67岁的母亲何秀英正穿着雨靴在地里给油菜贴标签。
播种季节,耕地、除草、施肥;开花时节,套袋、观察、检查纯度,顶着烈日授粉,冒雨搭隔离棚;收割季节,每株油菜上的几十个分枝,每一枝都是和不同材料进行侧交的,需要一个个分开脱粒,边脱粒边记录数据:角果数、粒数、千粒重、杂交的父本和母本……
何秀英经常通宵达旦忙着工作,在科研院所里,至少需要好几位大小伙子合作完成。儿女劝她休息,她说如果不做完,数据搞混就糟糕了。“老头走了,就给我留下这些油菜……”何秀英经常看着试验地出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