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3日在德国《时代》周报发表题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署名文章。全文如下:
我即将再次访问德国,目的是全方位推进中德合作。对此,有人可能会问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都可以从中德合作的历史脉络和现实需要中、从中国的改革开放与发展中找到答案。
中德为什么能够越走越近?
原因很简单,就是双方共同利益越来越大,相互需求越来越强。近年中德各领域合作发展迅速,两国都把对方视作最重要的经济伙伴之一,联手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使这种纽带更加牢固。目前,中德合作已成为中欧合作的龙头,双方贸易额占到中欧贸易总额的30%左右。据中国商务部统计,去年德国对华实际投资达14.5亿美元,增长了28.5%,中国对德投资项目数量位列第三,仅次于美国和瑞士。在全球经济低迷的背景下,这一成绩令人刮目相看。
两国合作促进了彼此的发展。中国的长项是市场规模大,但在科技研发、企业管理、产品工艺等方面,从德国学习借鉴到很多。可以说,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德国是持久的合作伙伴。双方合作也为德国经济增长增添了活力。中国汽车市场已占到大众汽车全球销量的30%,是宝马公司全球第一大市场。西门子和巴斯夫公司也把中国作为全球第三大市场。
中德合作能继续有所超越吗?
答案是肯定的。目前中德合作已经达到历史新高度,但中国有句老话,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现在双边贸易额为1600多亿美元,只占中国外贸总额3.8万亿美元的4%左右。在中国日益增长的对外投资中,德国所占的份额也比较低。中德相互促进、共同增长,是大有可为的。
同时,中国自身发展还有很大空间。我们将通过努力,到2020年使GDP和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中国有13亿多人口,正在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每年有1000多万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镇,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产业结构加快调整,这些都能持续释放巨大的内需潜力。
尤其是中国的改革会带来巨大红利。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今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还是要靠改革。目前中国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攻坚阶段,我们将全面深化行政体制、财税、金融、价格等重要领域改革,通过改革促进经济转型、民生改善、社会公正,激发市场的潜力和发展的动力。
开放也是改革,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们的重要经验。中国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正在大力推进新一轮对外开放,使开放的领域更广、开放的程度更深。我们将进一步扩大服务贸易领域开放,带动服务业发展。今后五年,中国将进口10万亿美元左右的商品,对外投资规模累计将达到5000亿美元。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化,会使中国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这有利于德国进一步开拓亚洲市场,为德国企业发展、为德国经济繁荣提供dafabet888经典娱乐场,dafa888官网: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