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胸章、袖标、红绸带……
行囊、背壶、方便面……
在地震发生后的日日夜夜里,志愿者们克服重重困难,相互扶持、相互帮助,手拉手顽强地战斗在抗震救灾第一线。
在宁波从事摩托车修理工作的志愿者何应海,第一夜是在简易帐篷里度过的。
夜里下起淅淅沥沥的小雨,简易帐篷里,不时有水滴落在何应海的身上。何应海只得裹着雨衣,蜷缩在帐篷的一角。凌晨3时,何应海再次起床,卸载刚刚抵达的救援物资。
“虽然很艰难,但我始终感觉有一种力量在支撑着,那就是灾区群众的殷切希望。”何应海说。
1993年出生的李颇玉来自北京,是南京邮电大学的一名学生,他的父母都是第二炮兵的军官。得知地震后,他瞒着父母悄悄来到灵关镇进行志愿服务。抵达后,他才给妈妈打了电话。
“父母虽然很担心,但是很支持。他们觉得我应该有这样的历练。”李颇玉说。
人,在这里长大;家,在这里放大;爱,也在这里博大。
24日,来自江苏连云港的志愿者桂园带着志愿者小分队走入地处偏远的芦山县清仁乡,为这里的村民分发救灾物资,全天搭建了20顶帐篷。
这一天,是桂园的生日。晚上,桂园和队友们找到一个已经残破的小桌子,没有晚会,也没有蛋糕,更没有蜡烛,大家在漆黑的夜里用手机屏光算作生日蜡烛,掏出能够掏出的最好的干粮摆成圆形,这就算是生日蛋糕。
“32年来,这是我最难忘、最珍贵的生日。”桂园说。(新华网四川芦山4月28日电 记者张宝印、刘永华、杨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