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fabet888经典娱乐场,dafa888官网

图片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頻道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領袖人物紀念館

礦山披“綠衣” 荒地變“寶盆”

2024年07月25日13:14    來源:廣安在線    手機看新聞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鄰水縣城北鎮貴人槽生態修復后,建成現代農業園區,發展鄉村旅游。

  昔日水土流失、石漠化現象嚴重的礦山變成了“綠海”﹔雜草叢生的荒地變成了產業“聚寶盆”﹔撂荒地變成了種養循環農業園……

  向荒山要效益,從“綠色”中尋機遇。近年來,我市各地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指引下,全面推進陡坡地生態治理、石漠化綜合治理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因地制宜發展茶葉、小水果、油樟等生態產業,構建綠色經濟體系,並通過建基地帶農戶,增林擴綠,把一座座荒山禿嶺變成富民興鄉的“金山銀山”。

  礦山修復 精准治理

  “山下是‘黑金’、山上是‘白金’”曾是華蓥山給人們留下的總體印象,說的是華蓥山下擁有儲量豐富的煤炭資源,山上則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特征——裸露的白色石灰石。

  開採山上山下的礦產資源,是華蓥市過去幾十年時間的重要產業,但長期的礦山開採將郁郁蔥蔥的青山挖得千瘡百孔,根深葉茂的植被嚴重破壞,致使華蓥市水土流失、石漠化現象嚴重。

  轉折點發生在2017年。礦山關停后,一場礦山生態修復行動拉開帷幕。土地佔壓治理是修復的第一戰,華蓥市採取回填、礦渣整治等措施,實現礦山復墾和植被恢復。隨后,進行地貌地形景觀恢復治理,通過削坡筑台、土地復墾等措施,治理山體破壞、岩石裸露、植被破壞等問題。接著進行地質災害治理,採取錨固支撐、嵌補護坡、抗滑支擋等方式,治理崩塌、滑坡等地質災害。最后,還通過完善供水設施、統籌地表水整治等措施,解決區域內人畜用水困難問題。

  “三治一通”礦山修復治理舉措,讓治理成效明顯:礦山裸露的崖壁逐漸萌生綠意,河邊新建的污水處理廠,也讓溪流重回清澈。

  “整個項目累計完成整治面積10454.26公頃,礦山復綠185.07公頃,疏干影響區輸水管線建設521千米、飲用水源地整治1處,整治廢棄礦渣320.4萬立方米。歷史遺留礦山治理率達81.48%,歷史採礦區飲水困難解決率達100%,實現了廢棄礦山復貌、復墾、復綠的‘三復’目標,破碎山體逐步轉變為綠水青山。”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在此基礎上,華蓥市將生態恢復和研學文旅產業相融合,利用高頂山煤礦遺址以及電影院、職工宿舍俱樂部等原有建筑物,打造礦山主題公園。原先為運輸礦石所建的鐵路,開通了旅游小火車﹔兩條煤炭傳輸帶,改造成小朋友喜愛的“梭梭板”﹔曾經的礦洞,則變身研學基地……一張“城市花園”的新名片讓華蓥文旅煥發新活力。

  森林提質 保水固土

  2018年,原國家林業局發布了《國家儲備林建設規劃(2018—2035年)》,將鄰水納入國家儲備林建設工程區域之一。2022年6月,鄰水縣國家儲備林項目一期啟動,一場關於綠色生態與產業發展的深度變革在鄰水大地上演。

  作為鄰水縣的綠色脊梁,明月山綠色發展示范帶南北軸線成為鄰水縣國家儲備林項目一期建設的主戰場。

  在項目建設中,採取現有林改培模式,將無培育前途的病、殘、弱樹採伐,改種香樟、楨楠等珍稀樹種。這些樹種的栽植,不僅改善了林分結構,還增加了森林經濟效益。

  在項目實施區域,鬆材線虫發病率大大降低,每年為防治工作節省了200萬元。更令人欣喜的是,隨著項目推進,項目區的生物多樣性得到極大豐富,預計項目區植物種類將增加10余種,為生態平衡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了有力支撐。

  推進國家儲備林建設是我市森林提質的舉措之一。近年來,我市按照“綠化、彩化、資源化”的總體要求,以全面實現森林修復為目標,同步實施“植被恢復、森林質量精准提升、森林及濕地資源保護”。

  植被恢復中,通過播種造林、植苗造林、分殖造林等措施,增加森林面積﹔對區域內植被破壞較輕、人為活動或人為干擾較少的疏林地實施封山育林,使其在自然繁殖或自然更新下恢復自然生態能力。

  在森林質量精准提升中,通過補植、調整、封育、更替、撫育、復壯、綜合改造等方式,改善低產低效林,提高林分質量和效益水平。同時,通過撫育間伐、修枝整形等方式,改善中幼林生長環境,優化森林結構、培育森林資源、增強森林碳匯能力。

  森林及濕地資源保護中,通過推進森林資源保護、野生動植物保護、林業有害生物防控、濕地修復與保護等工作,保護生物多樣性,提升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如今,累計實施森林質量精准提升、森林及濕地資源保護等項目36個,完成濕地保護修復2823公頃、鬆材線虫病治理1625公頃,森林覆蓋率達到41.89%。

  綠色產業 帶動增收

  石山荒坡,可以是資源嗎?華蓥市柏木山村油樟基地業主張小平肯定地告訴記者:可以。

  7月11日,細雨綿綿,華蓥市油樟現代林業園區核心區域——華龍街道柏木山村成片的油樟林顯得生機盎然。

  建基地種油樟,是石漠化治理的重要手段,也是向“石頭”要“效益”的舉措之一。近年來,華蓥市積極應對荒山荒坡、廢棄礦山及石漠化土地的挑戰,通過精准的政策引導和強有力的技術支持,在天池、華龍、陽和、高興、慶華、溪口、祿市等鄉鎮(街道)成片栽植油樟近7萬畝。

  “油樟生長迅速、收益期長、經濟價值高,其提煉出的樟油在醫藥、化工、香料等多個領域有著廣泛應用。”華蓥市林業發展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新鮮油樟葉可以用來提煉樟油,還可提取桉葉素,廣泛用於醫藥、香料工業等﹔蒸餾后的殘葉可做潔淨燃料、檀香等﹔樟木香氣濃郁、耐腐防蛀,是造船制箱、民用家具和美術工藝品的上等原材料,市場需求旺盛。

  目前,華蓥市油樟現代林業園區已被認定為“省級現代林業園區”,實現了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的產業發展模式。這一模式不僅為當地民眾提供了穩定的經濟收入,還促進了相關產業鏈延伸,既美化了山川,又充實百姓的“錢袋子”,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強勁動力。

  與此同時,在天池鎮,另一場綠色變革也在悄然進行。天池湖畔,曾經的石漠化土地已被郁郁蔥蔥的李子園所取代。仁和、伍家坳等村的村民們,通過連片種植青脆李等優質水果,讓這些果樹成為他們增收致富的“搖錢樹”。

  石漠荒山變綠海,青山歸來成“金山”。近年來,華蓥市通過發展既具有經濟效益又強化水土保持的生態產業,加大廢棄礦山、石漠化土地治理修復和荒山荒坡開發利用力度,成功探索出一條符合自身特色的綠色發展之路,為未來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縣(市、區)融媒 范青燕 甘子怡 廣安日報記者 盧琴 文/圖)

(責編:李強強、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