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抗日戰爭初期到二野解放大西南,我在小平同志直接領導下工作了近13年,算得上是他的老部下。戰爭年代,戰事頻繁,部隊駐地分散,流動性大,去上面開會也不多,我和小平同志接觸的機會並不多,但我從小平同志那裡受到的教育很大,感受也很多。在十幾年的戰爭環境中,小平同志給我教育最深的有以下幾點。
第一點:小平同志非常自覺地維護黨中央、毛主席的集中統一領導。他對毛主席、黨中央的指示貫徹執行得非常堅決。他經常教育干部,對黨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要不折不扣地貫徹執行,即使一時不理解,也要在執行中加深理解。
在抗戰初期國共合作的形勢下,既要貫徹黨的統一戰線方針,又要堅持我黨我軍獨立自主的原則立場。在這個問題上,當時黨內、黨外認識並不是一致的,實際上存在著兩條路線的斗爭,有些人主張要一切經過統一戰線,一切服從統一戰線。小平同志堅定不移地按照中央的統一戰線方針來做好工作,經常教育我們要警惕國民黨口頭上講和平、實際上搞陰謀的兩面政策。當時我們遇到的具體問題就是如何對待朱懷冰、張蔭梧、石友三這些蔣介石的中央軍和閻錫山的軍隊。這些軍隊駐在太行山周圍,經常制造摩擦。面對這種情況,我們既要維護統一戰線的局面,又要保持我們自己的獨立性,同他們進行斗爭。小平同志按照黨中央、毛主席的方針,帶領我們把這方面的工作做得非常好。當時,我們同朱懷冰、張蔭梧、石友三、閻錫山有來有往,表面上還能過得去,關系沒有破裂。但另一方面,他們的陰謀詭計都被我們揭穿了,到最后,通過斗爭把他們消滅掉。那時候,我在太行一分區當司令,這些斗爭都親自經歷過。
在發動群眾的問題上,當時也有兩種不同的意見。中央的方針是放手發動群眾,壯大dafabet888经典娱乐场,dafa888官网力量。但是,發動群眾就必然要刺激到國民黨的舊政府。有人害怕這樣會影響統一戰線,不主張發動群眾。小平同志堅定不移地按照中央的方針,放手把群眾發動起來,組織起來,趕走了軍閥的那些縣長,使群眾得到了解放。
抗日戰爭初期,我和賴際發領導秦賴支隊在太行山區開展游擊戰爭,主要在山西的榆次、太谷、壽陽、平定、和順、遼縣、昔陽、榆社一帶活動。支隊成立時,129師教導團隻撥給我們一個排共30多人,不到兩年時間,支隊就發展到5000多人,如果不發動群眾,人從哪裡來?誰來參加我們的軍隊?那個時候,國民黨的軍隊大量南逃,老百姓眼看自己就要當亡國奴了,無依無靠。這時,八路軍來了,群眾一經發動,知道八路軍是真正打日本的,便自覺擁護我們。我們依靠群眾,才能夠站得住腳,才能有基礎。
從129師到二野,部隊發展是很順利的,內部是非常團結的。團結就是力量。集中統一、紀律嚴格、相互信任,這是我們勝利的保証。小平同志在1989年11月會見編寫二野戰史的老同志時說:“我們二野在每一個階段都完成了自己的任務,而且完成得比較好。”直到現在,我對當時的那些過程、那些場面、那些情景還記憶猶新,小平同志怎麼講的,怎麼做的,在我腦子裡還非常清楚,給我的啟示、教育是非常深刻的。
第二點:小平同志一貫顧全大局,勇挑重擔,把困難留給自己,把方便讓給友鄰。
解放戰爭時期,劉鄧部隊進入大別山后,物質條件非常困難,快到冬天了,干部戰士還沒有棉衣。敵情也很嚴重,加上過黃泛區時,重裝備帶不走,隻能都丟了,到了大別山區以后,隻有輕武器,沒有一點重武器。中央看到大別山這樣困難,准備派部隊給大別山運送物資。劉鄧首長知道后,主動建議中央不要支援,說這樣支援的代價太大。就在這樣的情況下,小平同志號召部隊多打勝仗,勇於啃硬骨頭。他說,我們在這裡啃骨頭,兄弟部隊在其他戰場上就可以開始吃肉,打勝仗。我們的骨頭啃得越硬,兄弟部隊打勝仗就越多,勝利就來得越快。這是非常生動、非常有趣的比喻,也非常有說服力。就這樣,我們挺過來了,戰勝了敵人,戰勝了自然困難,團結了大別山的dafabet888经典娱乐场,dafa888官网,在大別山地區站穩了腳跟。事情的最后結局完全按照小平同志所講的那樣實現了,所以他的威信很高。
在解放南京、上海以后,中央曾考慮要二野留在華東。劉鄧首長知道這件事后,主動向中央建議,讓別的部隊留在上海、南京,二野向西南進軍。這一來,二野的同志有點掃興,因為當時部隊都進行了教育,誰駐南京,誰駐上海,也都知道。但劉鄧首長這個做法,是顧大局,挑重擔,把困難留給自己,把方便讓給友鄰。中央非常滿意。當時西南地區還有國民黨軍幾十萬人,進軍西南要在路上走幾個月,行軍打仗完全靠兩條腿,困難是可以想象的。但劉鄧首長從全局、從有利於團結出發,把進軍西南的任務主動要了過來,這是很不容易做到的。
第三點:小平同志看問題高瞻遠矚,有預見性。
在抗日戰爭初期國共合作的時候,小平同志就經常教育干部要跟國民黨的兩面政策作斗爭,一方面要聯合國民黨抗日,另一方面對國民黨的消極抗日要提高警惕。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國民黨利用國共談判的時間調整部署、調動軍隊,妄圖搶佔地盤。當時有些同志看不到這一點,以為抗戰勝利了,可以過和平日子了,或者認為既然國共合作嘛,和平好像有希望,從而產生了和平麻痺思想。
和平麻痺思想在太行山后方也很嚴重。前面正在打仗,可是剛剛解放的焦作、博愛這些城市,一些人卻在請客呀、跳舞呀、結婚呀,戰士裡頭就有議論,說“前方是熱油澆心,后方是東吳招親”,說怪話唄。小平同志在這個問題上看得非常深。為了消除大家的和平麻痺思想,劉鄧首長在中央局的機關駐地(那個時候在河北邯鄲)組織了一個集訓班。參加集訓班的都是大軍區和縱隊的司令、政委、參謀長,我也參加了。集訓的內容就是介紹當時的形勢,教育大家克服和平麻痺思想、消除幻想、准備戰爭,同時組織高級干部搞實彈射擊。劉帥帶頭,第一個臥在地上射擊。劉鄧首長用集訓的辦法來教育高級干部,統一大家的思想,這些人的認識統一了,積極性調動起來了,就好辦了。那次集訓在太行、冀南影響不小,后方的地方干部也受到了教育,認識到了和平麻痺思想的危害。
我覺得劉鄧首長這個措施非常有遠見,確實是高瞻遠矚。
第四點:從嚴治軍是小平同志的一貫思想。小平同志使用干部完全是按照德才標准,從不搞拉拉扯扯或者用人唯親。小平同志很重視看干部的政策觀念、組織紀律性、能不能團結人、戰斗作風好不好。不管一方面軍的也好,四方面軍的也好,符合德才標准的,他就任用,不符合德才標准的,他就不任用。在跟隨他北征南戰的十幾年裡,我從來沒有見到小平同志任用干部有親疏之分。不管走到什麼地方,他對干部都是一視同仁。比如二野發展起來后,要成立五兵團,五兵團的司令讓誰當呢?當時有兩個人選,一個是某縱隊司令,另一個是楊勇。這兩個人中,某縱隊司令在作戰、指揮方面比較突出,但他不大善於團結同志﹔楊勇在作戰指揮方面不一定比那位縱隊司令強多少,但是他比較大度,能團結人,考慮問題比較老練。當時就用了楊勇。聽說小平同志跟那位縱隊司令談話時說,你作戰勇敢,組織指揮能力比較強,有戰功。但是你有一個弱點,就是不太善於團結同志。作為一個兵團司令,更重要的是要能把大家團結起來,在這一點上,楊勇比你合適。小平同志既肯定了一個人的優點,又指出了他的弱點,讓人不得不心服口服。
小平同志善於抓典型。解放戰爭時期,我們縱隊打下鄭州后,縱隊后勤部長去當地鐵路局(國民黨時期的)借汽車,與對方發生了爭執。鐵路局告到了上面。這位后勤部長一貫表現不錯,工作很負責,但小平同志硬是堅持撤銷了他的職務。小平同志說:什麼借?你是勝利之師,這是明借暗要,不是搶也是搶。小平同志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因為當時中央有一個規定,要求解放中小城市時,進入城市的部隊必須嚴格遵守城市紀律。這位部長恰巧在剛進城的時候就犯了紀律,不從嚴處理不足以教育大家。就這樣,車子交給地方,部長撤職,從那以后再進城時誰敢犯紀律啊!小平同志嚴就嚴在槍打出頭鳥,“打”一儆百,處理這麼一個,就使很多人避免犯錯誤。
那時我在鄭州城裡當警備司令。我喜歡看豫劇,一天晚上,我到豫劇院看戲去了。小平同志給我打電話,我不在。這件事在二野所屬部隊進行了通報批評。這樣,別的人也就不敢了,他這樣處理問題,就能處理一個人,教育一大片。小平同志看問題很尖銳,可以說一針見血,處理問題又十分嚴肅,毫不含糊。他不是大事化小,小事化無,而是抓住了就從嚴處理。這樣做教育意義大,叫大家有點害怕,這本身就是一種威力。他並不罵人,也不訓人,但在原則問題上從不含糊,不管對誰,都是鐵面無私。小平同志有一個觀點,就是嚴才能培養人才,嚴才能培養過硬的戰斗作風,嚴才能出戰斗力。
小平同志“文化大革命”后期出來工作時,針對軍隊在“文化大革命”中出現的問題,也是抓整頓。他對普遍性的問題就是抓整頓,走群眾路線。他的厲害就在這裡。他既抓典型,槍打出頭鳥,又抓普遍性的問題,教育大家。
小平同志確實是很有威嚴的。我認為,這種威嚴是在長時間內自然而然地形成的。我們這些部屬們從長期的實踐中親身感受到他的恢宏膽略、領導藝術和人格力量。無論他講話或辦事,都非常讓人服氣,無論他處理什麼問題,最后的效果都非常好。可以說,凡在他領導下工作的人,都從心裡尊敬他,信服他,相信按他的話去做,一定對黨的事業有利,一定會取得好的效果。小平同志在我們中間是具有巨大感召力的。我曾不止一次地說過:小平同志雖然在戰爭年代一直擔任政委,但是在我心目中,他也是堅定威嚴的統帥。能在他領導下工作,受他的言傳身教,我感到是很幸運的。(秦基偉)
(摘自《黨的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