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廣安市協興鎮牌坊村的鄧小平故裡,是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和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同時,這裡還是一座國家一級園林。在這片郁郁蔥蔥、井然有序的紀念園林裡,活躍著一批默默無聞的技藝精湛的“農民園林工程師”,他們為看護、繁榮這片紅色熱土做出了積極的貢獻,而土生土長於此的農民伍孝林,毫無疑問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人物。
說到伍孝林,最先引起我們注意的是他氣質獨到的外在形象:高高的個子,厚實的身板,寬闊的臉龐上架著一副近視眼鏡,除了皮膚黝黑,一派彬彬有禮、儒雅斯文的外表怎麼也不會讓人把他與一個整天鋤草、翻地、搬弄樹枝的農民工聯系在一起。而事實上,他就是一個農民,一個如今不再種地的農民,一個沒有任何文憑資歷但卻貨真價實的園林工程師。
伍孝林昔日的老家院子就在鄧小平故居旁邊,他親眼目睹了鄧小平故裡園區從無到有的整個發展過程,自2001年6月,經四川省委、省政府批准設立了幅員面積29.91平方公裡的鄧小平故居保護區以來,其核心區面積為830畝的鄧小平故裡旅游景區的每一寸土地上,都留下了他堅實的腳印……
村團支書轉行記
1984年,伍孝林高中畢業后,離開協興鎮牌坊村去了重慶,進入到重慶市無線電三廠做工。他為什麼不待在家好好種地,卻要背井離鄉去到遙遠的重慶呢?就像當年的小平漂洋過海去到法國勤工儉學一樣。這其中的原因除了伍孝林本人天生好學上進、耐不住寂寞之外,還有一個很大的時代背景——改革開放的春風已然吹拂神州大地,感覺敏銳的人們懂得去放飛夢想。這一年,伍孝林18歲。
在廠裡,伍孝林勤快肯干,虛心向學,很快成為無線電技術上的一把好手。學得技術,伍孝林並沒有留戀大城市的生活,而是毅然返歸故鄉,他希望能夠把自己所學帶回家鄉,去幫助身邊的鄉親,讓他們一起脫貧致富。年紀輕輕就有如此胸襟,這比起當今紛紛下到鄉村去的“第一書記”們來說,一點兒也不遜色。
由於出色的個人能力和擔當意識,伍孝林一回到牌坊村就被推舉為牌坊村團支書。這是個什麼“官”呢?就是村裡年輕人的領頭人,青年團員們“上司”,團支部書記嘛!在他的帶領下,村裡的年輕人充滿了青春活力,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人家既懂種地,又懂電器,可謂“能文能武”。
2001年8月,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dafabet888经典娱乐场,dafa888官网政府批准設立鄧小平故居保護區,伍孝林老家的院子距離鄧小平故居也就前村后院的事,自然在搬遷之列。這一年,負責保護區綠化規劃打造的一家公司進駐牌坊村,伍孝林一不做二不休,毛遂自薦到了這支園林隊伍當中。他辭去牌坊村團支書的工作,成了一名園林工人。當時村裡的很多人都不理解他,說他放著好好的村干部不當,偏要去當低人一等的工人。伍孝林也不解釋,只是默默的去鎮裡交接好了工作。當時的協興鎮黨委書記梁思民三番五次做他的思想工作,讓他回去,伍孝林一心想著鄧小平舊居的事,不再回頭。如果把他的舉動放到現在來分析,那無非就是出於對廣安人的好老鄉鄧小平同志的無限熱愛,他想走在建設偉人故居保護區工作的“第一方陣”裡。
甘當“救火隊員”
在這支園林規劃建設的專業隊伍裡,伍孝林繼續發揚他虛心好學、不恥下問的優良品格,處處拜師學藝,向那些年輕的大學生們學習園林知識,很快就從一個門外漢一躍成為半個“園林師”。
2004年2月,中共廣安市委批准成立“鄧小平紀念館”。伍孝林繼而再次轉身,應聘到鄧小平故居保護區管理委員會,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小平故裡人”,繼續從事他熟悉的園林工作。在鄧小平故裡園區,伍孝林如魚得水,充分發揮他“偷師學藝”得來的技術,成為了一名合格的園林管理員。
2006年7月,鄧小平故裡景區遭受了當地幾十年不遇的特大旱情,時值酷暑高溫天氣,連續40多天一滴雨水也沒有,太陽整天明晃晃的,一大批栽植不久的樹木面臨不能存活的危險境地。無論是市裡的領導還是景區的員工,大家的心裡都明白,這不僅僅是植物存活問題,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政治問題”。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刻,身為環境科綠化隊長的伍孝林更是著急上火,吃不好飯,睡不著覺,成天整夜的耗在園區裡。怎樣給樹木澆水,什麼地方需要澆水?樹木下的灌木、植被又該怎樣管護?這些都是需要具備相當專業的園林知識才能做到,不是說一個勁兒的澆水就能萬事大吉的。
當時景區抗旱工作的北片區由伍孝林負責,所謂的北片區,就是指故居老院子一直延伸到景區北大門的范圍,如果說它是830畝園林面積的一半,那麼這四百多畝的樹木植被的存活重擔就都落在了伍孝林的身上。從領命的那時候開始,他就像一個旋轉的陀螺,片刻也沒有停歇下來。工作間隙,大家的三餐都是由人送到抗旱第一線,吃飯的吃飯,澆水的澆水,然后再輪換,沒人會說可以停歇一下。因為太累,伍孝林雖然肚子餓得“咕咕”叫,卻一口飯也吃不下去,於是她讓自己愛人回家煮上一點適合自己口味的面條或者稀飯,煮好后,再送到工作崗位上來。有時候忙到深夜,伍孝林又讓愛人送飯到園區裡來。
憑著一股子拼命的干勁和對工作的激情,由伍孝林負責的北片區的樹木植被在這場大旱中保証了零損失。那時候,南片區的抗旱工作出現險情告急,景區領導也會把他“抓”過去指導如何排除險情。對此,伍孝林沒有半句怨言,領導怎樣安排他就怎樣做,即便是超出了自己的工作范疇,他同樣能做到兢兢業業。在那樣的緊急時刻,乃至后來的某個時刻,但凡園區遇到綠化難題,伍孝林都能在第一時間完成自己“救火隊員”的角色。
最難忘的事情
在日復一日的平凡的園林綠化管護工作
中,伍孝林埋頭苦干,從不居功自傲,更不多言多語。他的愛人在鄧小平故裡管理局也是一個工作了十幾年的老員工了,可是在大多數同事之間,竟然不知道他倆的夫妻關系。伍孝林說,每天和愛人走出家門,一到單位就各自忙開了自己的工作,基本上不會再碰面。
當談到在故裡景區工作了這麼多年,有沒有什麼難忘的事情的時候,伍孝林也會輕描淡寫地說:“都是普通的事情,都是天天在做的事。”真要讓他說出一個難忘的事來,他想想之后,也會面露出后怕的神色,但很快又歸於平靜。
有一年夏天,夜裡突然響起驚雷,並伴隨著傾盆暴雨。伍孝林被驚醒后,第一反應就是起床穿衣,喚醒愛人,再穿上雨衣,一起往單位園區裡趕。原來,每逢大風大雨,故裡園區的樹木就會遭受損失,一些剛剛栽植的名貴樹木,由於根系淺,更容易被風刮倒。尤其是險情之后,如果不及時排除,更會危及游客人身安全。身為園區綠化隊長,第一時間摸排險情是他的工作職責,也是他給自己定的標准。這天夜裡,伍孝林與愛人提著手電照明走進單位大門,沿著園區主游道查看,他倆剛剛走過一個路口,空中就開始劇烈閃電,緊接著響起震耳欲聾的雷聲,隨著“啪”的一聲巨響,一根粗壯的香樟樹被滾落的驚雷從樹干中間劈斷了,迅速的砸倒在他倆身后幾步路的地方……
伍孝林說,明明知道那樣的時候去園區會有危險,但是依然會去。“這麼多年了,園區裡的樹木被大風吹倒、被閃電驚雷劈倒的事時有發生。”伍孝林補充說。
除了“拼命三郎”,伍孝林還有“園林博士”的雅號。單位裡很多同事都知道,伍孝林擅於種樹,經他的手種下的各種樹木,成活率都在百分之百,同時,他管護植被草皮也是一把好手,數年來為園區綠化節省下了數目可觀的經費,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在這些光鮮的事跡背后所付出的巨大努力。“他個人掏錢買園林方面的書研讀,是常事,估計都上千塊了。”伍孝林的愛人這樣說到。伍孝林愛看書,愛鑽研,常常為園林綠化過程中出現的難題刨根問底,有時候在書本中找不到答案,他就會打電話請教老師,他的老師就是曾經建設故居保護區的那支園林隊伍裡的專家,他們一直保持著密切的聯系。伍孝林也憂慮地說,園區發展到今天,植被茂盛,郁郁蔥蔥,但發展與挑戰共存,一些綠化難題也日益凸顯,亟待解決。
在鄧小平故裡景區的北大門附近,有一座公廁,其中有一間狹窄的儲物間,平時堆放著一些勞動工具,也是工人們工作之余休息喝水的地方。伍孝林經常在這裡看書,思考如何更好地開展景區的綠化工作,他自我解嘲地說,這裡就是他的“辦公室”。
伍孝林說他早就習慣了這種工作和生活的狀態,他說他也是牌坊村人,能守護在偉人的家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感到很自豪!(見習記者 李友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