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德榮(右一)與獨龍族村民圍著火塘聊“怎麼發展得更好”。記者 廖書曼攝
精神領袖 群眾親人 每個細節都爛熟於胸
在當地有種說法,高德榮的“辦公室”就在田間地頭,如果有外人貿然拜訪他的辦公室,很可能會吃閉門羹。
每天一大早8點不到,老縣長就到鄉裡轉悠。從1975年參加工作起,他走遍了獨龍江的山山水水,1994平方公裡的轄區。每一塊巨石,每一座吊橋,他都一清二楚,可以說山裡的一草一木都在他心裡。
2009年,獨龍江鄉馬庫村正在進行摸底調查后最艱難的規劃編制工作。時任編制組組員的魯建山第一次接觸到了老縣長,“當時村子附近除了老百姓的耕地,基本都是保護區,而且不通公路,我們都非常著急。”時年55歲的高德榮走了7個小時的山路,親自到馬庫村指導調研。他立足族情、村情,耐心細致地提出建議。“他做事情不但投入,而且深入,不放過任何一個小細節。”
這樣的細致用心換來了鄉親們的理解和信任。有些涉及“家事兒”的難題隻有老縣長出馬才能迎刃而解。
2002年大雪封山的時候,有一對獨龍族夫妻酒后吵架要鬧離婚。鄉司法所的工作人員給他們反復協調,費盡口舌也沒能讓雙方重歸於好。正在他們“公說公有理 婆說婆有理”時,高德榮來了,他用獨龍話跟兩夫妻交流起來。慢慢地,兩口子從針鋒相對、互不相讓,慢慢變成了滿臉通紅、低頭不語,最后終於又和好如初,回家過日子了。
與其說是老縣長的批評教育在理,不如說是他的人格魅力感染了大家。鄉親們願意聽他的教誨,更願意跟著他一起奔小康。
再過不到10天,到2015年元旦的時候,高德榮扎根獨龍江鄉就整整40個年頭了。40年的變化翻天覆地,山變綠了,水變清了,世代受苦的獨龍人變富裕了,路也變寬了,隧道也通了。從今年冬天開始,高黎貢山再也不能隔斷獨龍族人與外面的世界了。獨龍江的每一點進步都滲透著老縣長的心血。很多情況都變了,但有一條沒有變,那就是獨龍族群眾對老縣長高德榮發自內心的評價——“信得過”。(記者 廖書曼)
相關專題 |
· 永遠的“老縣長”——“獨龍之子”高德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