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幼謙
楊良金,蕪湖縣六郎鎮土生土長的農民,隻上過20天中學,半個世紀在希望的田野上造夢、追夢、圓夢,成為高級農藝師,人稱農民科學家。
他頭上有許多光環:全國勞動模范、全國培訓工作先進個人、全國科普惠農興村帶頭人、全國科普先進工作者、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榮獲全國農村優秀人才一等功與農業部農業技術推廣貢獻獎……各種榮譽達130多項。
他著書立說,國內外技術權威雜志上發表論文40多篇﹔著書一本32萬字﹔科普文章300多篇﹔10多次參加全國學術交流會﹔還有50多項科研成果,擔任了中國農技協常務理事、安徽省農技協聯合會副會長、蕪湖市農技協聯合會副會長等等職務。
我國著名的油菜專家們一致稱贊:“他在農學領域勤奮耕耘,取得了豐碩成果,既有理論上的科學性,更具有生產上的實用性,他所獲得的科研成果和為農民無私奉獻的美德,成為我國從鄉村田野裡走上科學聖殿的杰出典范。”
童年夢——讀書
楊良金與共和國同齡,可是人禍天災,朝不保夕,三歲跟瞎眼父親討飯時,他就說想讀書。小學時年年成績優秀。9歲父親過世,剩下他與母親、妹妹,隻有住在幾平方米的茅棚裡,每天跑4裡路上學,還要披星戴月干農活。
1961年小學畢業,5角錢報名費還是老師交的。雖然以第一名的成績考上中學,可是家中太窮而輟學。11歲的孩子,起早摸黑,插秧割稻,隻能吃個半飽。一天正割稻,他看著路上走著上學的孩子看呆了,割掉了無名指,血流如注,沒錢去醫院,母親隻有用止血草給他包扎……
無法養活兩個孩子,母親要改嫁,楊良金死也不願到人家去。繼父來接親,答應供養他讀書。他以優異成績考取了南陵中學。全家湊出的十幾塊錢,交了學費就所剩無幾。他一天吃兩餐飯,堅持了20天。錢糧都用完了,家裡也沒送來,半夜餓醒,跑到宿舍外面哭,最后隻有回家。
飢寒交迫的楊良金走一步一挨,望見漳河渡口時,雨水汗水淚水濕透了全身,他精疲力竭,一頭栽倒在地:對學校的留念、對知識的渴望、對現實的絕望,都讓他有輕生的念頭——爬到水裡淹死算了,爬著爬著昏迷過去,一位賣菜的老農救了他。
青年夢——致富
從此,他斷了上學的夢,種田如何致富?成了他的夢想。
他總也忘不了父親去世后的一年春節,三兩米與野菜煮熟的一鍋飯,就是年夜飯,為了把米飯省給多病的母親吃,自己吃的全是野菜,半夜痛得打滾,天亮停止了呼吸。鄰居用草袋包裹他要去埋葬,母親抱在懷中哭著喊著拍打著兒子,居然使他蘇醒過來。
到繼父家,一家四口住在祠堂角落裡,夏天蒼蠅蚊虫成堆,冬天稻草鋪在葵花秸稈上當床,一床破被子蓋得了頭蓋不了腳。隻有靠在牛背上取暖,兩條牛打架,踩住他手腳,至今還留著骨折和陰天疼痛的傷疤。
他被傳染了疾病,高熱把嘴唇燒破了。聽說河蚌涼性,到對岸沙灘摸了半盆,沒力氣送回來,連人帶盆沉入河中,被人撈起已經咽氣。鄰居把他俯身放在倒扣的鍋上,壓出肚子裡的水,又才撿了一條命。
何時能吃飽穿暖?1966年,家裡分了三分自留地種菜,他悄悄種了棉花,隻為了過冬有床新棉被。買了《棉花高產栽培技術》書看不懂。聽說宣城水陽鎮棉麻廠有技術員,他半夜動身,餓了吃鍋巴,渴了喝塘水,百多裡地走了一天一夜才找到人。見他磨破的草鞋與打出血泡的腳,技術員感動了,到棉花田裡現場教給他技術。回來后,楊良金當年棉花產量高出別人一倍,從此嘗到了科學種田的甜頭。
要治窮先治愚,科學種田需要學習。從此他千方百計買書、借書、租書。冬天用干草木灰捂腳取暖,夏季雙腳放在水桶裡防蚊叮虫咬,幾十年堅持下來,他讀完了價值幾萬元的科技書籍。
農業大包干,英雄有了用武之地,他按照書上說的密稀與稀植試驗。早稻隻用五分之一的種子,畝產高出100多公斤。為求証氮、磷、鉀三大元素在油菜肥料中的合理施用量,他在5個小區分3次重復試驗,分別採用不同的純氮施用量,村裡人笑他瞎折騰,把油菜田弄得像瘌痢頭,神經病……但他通過實踐,掌握了科學配方施肥,實現了節本增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