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圖文:財稅改革,財權事權相匹配
【公報摘要】
適應經濟全球化新形勢,必須推動對內對外開放相互促進、引進來和走出去更好結合,促進國際國內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參與和引領國際經濟合作競爭新優勢,以開放促改革。要放寬投資准入,加快自由貿易區建設,擴大內陸沿邊開放。
擴大開放,對接全球大市場
專家解讀
訪談嘉賓
胡江雲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李紹榮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進出口並重,期待誕生dafabet888经典娱乐场,dafa888官网:“華為”
“外向型經濟以出口導向為主,開放型經濟則以降低關稅壁壘和提高資本自由流動程度為主,兩者有本質區別。”胡江雲說,打造開放型經濟,要堅持進口和出口並重,統籌利用外資和對外投資,對接全球大市場,實現貨物、資金、信息等雙向流動。
胡江雲認為,我國現有市場秩序和外貿產品結構有待於進一步提升完善。以光伏產品為例,近幾年,出口歐美的光伏產品每年飛速增長,但產品附加值不高,遭到了歐美“雙反”調查。“石油輸出國組織每年根據全球石油需求來調節產量,不會一擁而上。”胡江雲表示,中國產品出口和對外投資要有序發展,要著力培育dafabet888经典娱乐场,dafa888官网:“華為”,逐步形成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出口競爭新優勢。
“中國經濟要全面參與到世界經濟中去,要解決好國際資本要素配置和國內勞動力自由流動兩大問題。”北京大學教授李紹榮認為,國際資本背后是發達國家的先進理念、技術、資金、信息和人才,配置國際資本,有利於中國參與國際分工。
以開放促改革,倒逼服務業升級
當前,中國改革已進入“深水區”,如何進一步推動改革。胡江雲和李紹榮認為,十八屆三中全會給出了答案:以開放促改革。“我國現有的涉外經濟體制,已不適應新形勢下經濟發展需求。”胡江雲說,目前國內企業走出去投資,審批環節多,效率低,很多企業錯過市場機遇﹔部分企業走出去得不到法律、融資、保險等領域的充分服務。
國外企業在國內投資,一些投資項目屬於“限制類”、“禁止類”,投資股權也被嚴格限制。“除了國防、電信等涉及國家安全的領域,其他行業其實都可以放開。”李紹榮說,上海自貿區正在試點的“負面清單”模式,非禁即入,就是一種全新的探索。運作成功后,可逐步向內陸省份推廣。
胡江雲稱,金融、電力、物流、會計等服務行業,應大力鼓勵外資進入。國內一些金融機構服務態度差,顧客排隊時間長。而外資企業進入后,帶來了先進理念、管理經驗和技術,在競爭中提升整體服務水平,最終老百姓受益。
提升開放水平,擴大內陸沿邊開放
建立開放型經濟,關鍵在於提升經濟開放程度。
目前,我國已簽署13個自貿協定,涉及20個國家和地區,絕大多數自貿區在3年內實現了3至5倍的雙邊貿易增長。“對外深化雙邊經貿關系,對內構筑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胡江雲表示,深化沿海開放,建立上海自由貿易區﹔擴大內陸開放,加快培育全球重要的加工制造基地﹔加快沿邊開放,實行向西開放政策,加強與周邊地區合作。
胡江雲認為,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旨在推進我國產品結構升級和轉變貿易發展方式,提高對外貿易質量。“要積極吸引跨國公司把亞太區總部放在中國”,這樣才能不斷向國際分工產業鏈的高端攀升。
(記者 雷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