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百姓工資性收入增長跑贏CPI
“一分一分地攢,一把一把地花”,這是最令普通百姓糾結的收支感受。如今,毛票、分票實際已逐漸退出市場,貨幣的購買力在百姓手頭“發毛”。十幾年前,誰也不會想到一棟房子會漲到幾十萬元、上百萬元。盡管自去年9月1日后,個人所得稅起征點由每月2000元提高至3500元,將納稅人群比例由28%下降至12%左右,但相對於物價水平的更快增長,仍然讓百姓捂緊了口袋。
山東省高青縣木李鎮中學教師孫軍說:“14年前,我是內蒙古的一名教師,每月工資、福利、住房補助等加起來共計1000元左右。之后來到山東后,工資一下漲了300多元。尤其是最近3年我的工資直線上升,已經達到3000多元。然而,隨著物價快速上漲,我每月的各項支出也水漲船高。孩子學前教育費500元、老人贍養費600元、生活開支1000元、房貸1000元,每月隻剩下妻子在飯店打工的1200元,日子挺緊!我在期望著有新的收入盼頭。”
在廣西南寧市,46歲的西鄉塘區環衛站環衛工人黃潤愛月收入2300元,而10年前同樣的工作才200多元。“生活比過去好了,最大的盼頭是能有一間自己的房子。希望未來工資翻一番能夠實現,但物價別漲得太快。” 她說。
“環衛行業屬於偏低水平,按照工作量、工作難度、臟苦累辛苦程度看,既是高危行業,又是低收入行業。2000多元收入是今年才落實,以前隻有1000多元,與壟斷行業收入差距太大。”南寧市西鄉塘區環衛站工會主席朱偉雄說。
十八大報告提出,千方百計增加居民收入。謝伏瞻說,這是解決當前收入分配差距較大、分配不公等突出問題的重要著力點,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前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