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8日07:11 來源:dafabet888经典娱乐场,dafa888官网網-dafabet888经典娱乐场,dafa888官网日報
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調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這是我們黨放眼世界、立足全局、面向未來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對於我國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開啟邁向科技強國的新征程,對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對於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推進科學發展和社會和諧、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必將產生全面而深遠的影響。
一、創新驅動發展是關系全局和長遠的重大戰略
當前,我國已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階段,國內外形勢發生深刻變化,對科技進步和創新提出了更加全面、更加緊迫的需求。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我們黨在我國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作出的重大抉擇。2012年7月,黨中央、國務院召開的全國科技創新大會提出了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將這一戰略明確寫入黨的十八大報告,充分表明了我們黨依靠創新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堅定決心和對科技創新的高度重視。
(一)創新驅動是適應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必然要求
新時期我國面臨的一個宏大而深刻的歷史背景,就是世界范圍內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孕育興起。全球知識創造和技術創新的速度明顯加快,新科技革命的巨大能量正在不斷蓄積。經濟全球化與信息化交匯融合、交織影響,國際創新要素流動空前活躍、重組不斷加快,以新技術突破為基礎的產業變革呈現加速態勢,正在深刻改變著世界科技和經濟社會發展形態。科學技術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如此深刻地影響著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如此密切地關系著民生改善和群眾福祉。科技創新與產業變革的深度融合成為當代世界最為突出的特征之一。
2008年以來的國際金融危機,不僅具有傳統意義上周期性危機的特征,dafabet888经典娱乐场,dafa888官网:地表現出結構性危機的特點,加快催生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各國不約而同地認識到,必須塑造更加均衡協調、具有強勁增長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經濟結構。誰能在科技創新方面佔據優勢,誰就能掌握結構調整和轉型發展的主動權,率先復蘇並走向繁榮。科技創新成為經濟結構調整和持續健康發展的決定性力量,許多國家都將創新提升到國家發展的戰略核心層面,作為重點發展和著力投入的焦點領域。全球進入了空前的創新密集時代,各國圍繞科技創新的競爭與合作不斷加強。
這既為我們帶來了重大機遇,也給我們提出了嚴峻挑戰。我們必須更加自覺地把握機遇、應對挑戰,更加主動地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科技創新的新成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提高社會生產力開辟新的空間,以科技改革發展的新突破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躍升。
(二)創新驅動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國家發展戰略目標“最根本、最關鍵”的力量
通過多年來的艱苦努力,我國經濟總量已躍居世界第二位,各項事業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歷史性成就。但社會生產力水平總體上還不高,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經濟結構問題已經成為一個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的問題,轉方式、調結構的要求十分迫切。經濟的結構問題與科技創新的能力和結構、人才隊伍的水平和結構密切相關。我國以較少的人均資源佔有量和脆弱的生態環境,承載著巨大的人口規模和實現持續快速發展的壓力,面臨著節能減排、應對氣候變化等嚴峻挑戰。發達國家曾經擁有的資源環境等有利條件,是目前我國所不具備的。我們的根本出路在於科技創新、產品創新、產業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和品牌創新。而科技創新處於核心地位,負有自身發展和帶動其他方面創新的使命。如果沒有創新能力特別是科技創新能力的大幅提升,就難以真正完成經濟結構的調整和發展方式的轉變。
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十二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把推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主攻方向,並突出強調,建設創新型國家,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贏得發展先機和主動權,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最關鍵的是要大幅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這“兩個最”成為我國走創新驅動、內生增長之路的核心要求,成為我國科技改革發展的重大責任,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與科技創新的依存度必須大幅加強。當前,受國內外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我國經濟形勢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增加,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面臨嚴峻考驗。實踐表明,越是在經濟復雜困難的條件下,我們越應重視科技在穩增長、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加快科技改革發展步伐,依靠科技培育新產業、創造新需求、開辟新的經濟增長點。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科學發展對科技創新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需求,賦予了前所未有的責任。我們“必須把創新驅動發展作為面向未來的一項重大戰略,一以貫之、長期堅持”。
(三)創新驅動是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的最新實踐
我們黨始終高度重視科技進步和創新。從“向科學進軍”到“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從“科教興國戰略”到“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黨領導我國科技事業在探索中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這條道路,在實踐中展現出強大的生機和旺盛的活力,昭示了我國科技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光明前景,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容,為指導新時期科技改革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理論武器。
黨的十六大以來,沿著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我國科技事業取得巨大成就。面向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社會和諧和國家安全重大戰略需求,科技發揮了重要的支撐引領作用。科技開放合作不斷擴大,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我國整體科技實力與主要發達國家不斷接近,一些方面開始從跟蹤者逐步變為並行者,甚至成為領跑者,創新型國家建設成效顯著,成為具有重要影響的科技大國和創新大國。與形勢的發展變化相比,一些突出問題仍然制約著科技創新。經濟社會發展對科技創新的需求牽引還不足,科技創新支撐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還不強,科技和經濟緊密結合問題還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我國科技創新的基礎也還不夠牢,自主創新特別是原始創新能力還需要進一步提高。
新時期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迫切需要在創新驅動發展上進一步邁出實質性步伐。我們應充分認識到,建設創新型國家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同步走、同向行的關系,創新驅動發展的成效直接影響到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科學發展的成效。當前,距離我國實現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目標的時間還剩下不到10年,時間緊迫、任務艱巨,我們必須在創新驅動發展上有新的重大作為和重大突破。
下一頁 |
相關專題 |
· 學習宣傳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