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3年12月26日,毛澤東出生於湖南省湘潭縣。少年上過私塾,青年時期在長沙第一師范學校讀書,深受新文化運動影響,組建進步社團新民學會,五四運動中在湖南創刊《湘江評論》,發表《民眾的大聯合》等重要文章,曾兩次到北京,接觸到馬克思主義,走上探索救國救民真理的道路。
第一次國共合作掀起的大革命高潮,由於1927年4月和7月蔣介石、汪精衛國民黨右派集團相繼背叛革命,大肆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以及共產黨內出現陳獨秀妥協退讓的右傾機會主義錯誤,導致慘痛的失敗。圖為:毛澤東在延安與參加秋收起義的部分指戰員合影
1930年5月,毛澤東根據多年從事調查研究實踐活動的總結,寫下《反對本本主義》(原名《調查工作》)一文。在文中,他鮮明提出“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的著名論斷,並深刻指出:“中國革命斗爭的勝利要靠中國同志了解中國情況”。圖為:毛澤東所著《調查工作》
1935年10月,中央紅軍長征勝利到達陝北,毛澤東寫下著名的不朽詩篇《七律·長征》。該詩大氣磅礡,高度概括了中央紅軍戰勝兩萬五千裡長征艱難險阻的偉大征程和大無畏的革命英雄主義氣概,是一首堪與長征本身相媲美的壯麗史詩。圖為:毛澤東《七律·長征》詩篇手跡
10月份,斯諾採訪眾多紅軍后離開邊區返抵北平。之后,他通過各種途徑發表介紹陝北蘇區狀況的文章和照片,並出版了著名的《紅星照耀中國》一書,中文書譯名為《西行漫記》。該書真實生動地介紹了斯諾採訪中國共產黨和紅軍的親歷和所見所聞,在國內外引起很大反響。圖為:長征到達陝北后的毛澤東
毛澤東在延安窯洞中勤奮思考,著書立說,筆耕不輟,寫作大量文章,其中就包括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毛澤東在延安抗日戰爭研究會發表的著名講演《論持久戰》。文中所述完全為抗日戰爭的發展歷程所証實。圖為:毛澤東在延安窯洞寫作
1937年7月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大批知識分子和有為青年紛紛投奔延安。黨中央和毛澤東非常重視對干部和知識分子的培養和教育工作,先后在延安建立了中央黨校、抗日軍政大學、馬列主義學院、陝北公學、延安女子學院、魯迅藝術學院等。圖為:毛澤東為抗大第四期學員講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