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中國:“生態文明社會”令人可期
十八大前夕,西班牙中國政策觀察網站在中國面臨的諸多挑戰中著意強調了環境問題:“環境保護的要求日益提高,否則將在長期內產生嚴重的生態惡果,並給國家穩定帶來消極影響。”
美國建筑師彼得·考爾索普則在美國《外交政策》雙月刊9?10月號將焦點對准了中國城市建設:“中國所做的選擇不僅將對其城市的長期存續能力、宜居性及能源效率,而且將對整個地球的‘健康’產生直接影響。”
中國生態問題確乎已經成為全球焦點。
“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這是十八大報告對生態問題給出的富有詩意的答案。
報告首次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同時,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增強生態產品生產能力、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等新表述體現了中國對環境生態問題的高度重視和深刻理解。
從2001年到2008年,中國年均經濟增長率為10.20%,但能源消費增長率、能源消費彈性系數卻從“九五”期間(1996年至2000年)的1.10%和0.127迅速提升至9.40%和0.922,石油對外依賴度超過50%。一時間,“全球資源難以支撐中國發展”等輿論在國際上不絕於耳。
面對環境困局和國際質疑,中國沒有回避問題,而是直面挑戰。
近年來,中國推進節能減排、提倡循環經濟、厲行資源節約,同時加強森林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荒漠生態系統建設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全面實施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目前,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投資清潔能源力度最大的國家﹔過去10年,中國人工林面積達到6168萬公頃,居世界首位﹔越來越多的官員開始重視綠色GDP的政績考核……
世界看到了中國巨大的生態努力。英國《每日電訊報》10月下旬發表《臨汾:中國的切爾諾貝利如何轉危為安》的文章,以“污染冠軍”臨汾重現藍天的例子,解讀中國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取得的進展。
美國外交學會專家伊麗莎白·伊科諾米表示,近年來,中國政府部門注意到環保和居民健康之間的關系,對環保的投入佔GDP的比重不斷增加。“中國人正在為自己和子孫營造更好的生存環境。”
生態文明的未來在中國--美國著名思想家、生態經濟學家小約翰·柯布日前做出了這樣的判斷。作為“綠色GDP”的最早提出者之一,他認為,隻要中國避免重復西方的錯誤發展模式,走正確的發展道路,就一定能夠實現社會和諧和dafabet888经典娱乐场,dafa888官网幸福,為世界生態文明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