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海平
2016年11月18日08:21 来源:京华时报
要有刮骨疗毒的勇气,敢于打破盘根错节的利润链条;财政投入要为医院解困,降低他们从患者身上榨取利润的冲动。
国内耗材回扣30%,进口耗材回扣25%……近期,河南查处多起从医疗设备试剂、耗材上非法获利的案件。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随着药品零差价实施,以及社会越来越关注药品腐败,一些医院和医生变换手法,从试剂、耗材上攫取利益,手段更为隐蔽。
在查处的案件中,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检验科主任范泽旭,级别不算高,权力不算大,拥有两千多万资产,且大部分是通过吃试剂、耗材所得,令人触目惊心。他所收的每一元钱回扣,都将数倍、数十倍地放大成患者的医疗负担,摊到患者及家属身上。更可怕的是,这决非个别现象,全国都有类似案件发生。今年以来,医院检验科主任相继落马成为医疗腐败的一种新动向。
拥有一定话语权的医务工作者靠医吃医,大肆收受药商回扣,已不是新鲜事。任何权力都有腐败风险,不受监督的权力有着不受控制的腐败风险,医生群体也一样。而医疗试剂、耗材成为腐败载体,确实值得我们探究。
微观层面,医疗设备捆绑试剂、耗材是医药行业存在多年的潜规则,供货商用一台设备敲开医院大门,就等于在医院装了“印钞机”,源源不断的试剂、耗材供应为供货商贡献持久的利润。为利诱医院就范,有些供货商干脆采取医疗设备白送,高价卖试剂、耗材的做法,导致后者价格高企。曾有报道称,市场上100元一套的血液透析耗材,不少医院采购价竟翻了一倍,达到200元。在这一过程中,任何有利于维护垄断地位、提升利润率的措施,都可能被供货商采用,其中就包括与有权的医务工作者利润分成。
宏观层面,按下药品加成的葫芦,浮起试剂、耗材价格高企的瓢,是目前医改尚不彻底的“创口”。药品零差价的政策,切断了医院的药品收益链,在医疗技术收费价格调整不到位、地方财政补贴不足额的情况下,医院正常的经济收入受到影响。同时,时下有不少医院靠贷款进行规模扩张,导致运行成本不断加大,医院收入无法维持正常运行。堤内损失堤外补,从检查费用上下功夫成为为数不多的选项之一。于是,便出现了“药价降下来、检查费和耗材费升上去”的乱象。
其实,医疗改革中的“拦路虎”——药品加成、以药养医都能啃下去,理顺试剂、耗材采购和使用中的问题应不是什么难事。关键在于,正面战场要有刮骨疗毒的勇气,敢于打破盘根错节的利润链条,铲掉供货商、官员、医院、医生等“食利者”的非法利益;后方战场要得到有效的外部保障——财政投入要为医院解困,降低他们从患者身上榨取利润的冲动。有了外部投入作保障,乱麻解起来才会顺手一些。否则,哪怕试剂、耗材漏洞被堵住了,“管涌”一样会出现在其他环节。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dafabet888经典娱乐场,dafa888官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