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夫
前不久,我回重庆市东北某县老家小住了几日。晚间,和村邻亲朋围坐一席,虽是粗茶淡饭、薄酒乡菜,却也惬意。饭后,大家一起闲聊,无意间说到了脱贫致富的话题,不少亲朋对中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非常振奋,对县里要求建立贫困户台账、要求每家每户都有对口干部帮扶的做法表示支持,但对于基层干部的某些做法颇有微词。
一位远房表叔说,他们村村委会主任,大约在十几年前就建起了上下两层楼的砖房,让全村人都很羡慕。他的儿子多年前在外地读完大学,在当地工作安了家,女儿早年也嫁到了城里。如今,儿子、女儿很少回来,老两口自己住着一幢大房子,家里还养着猪和鸡。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富足的家庭,居然还领着扶贫款。
表叔说,全村只有五个贫困补助名额,村主任自己占了一个,其他几个名额都给了他本姓的几家。“村西头老李他们家,土墙房子被雨淋得都快垮了,仅靠几根棍子顶着,这样的家庭却领不到救济。你说,这叫什么事?”表叔睁着酒后血红的大眼盯着我问,让我感到无比尴尬,却不知该说什么好。
另一位亲戚接话说,他们村也好不到哪儿去。村干部掌握着分配贫困户指标的权力,谁和村干部的关系好,谁给村干部的利益多,他就把名额给谁。为了得到这样的救助指标,不少村民都得巴结着村干部,村干部家里有红白喜事办酒席,即使没有发请帖,那炸得啪啪响的鞭炮就是信号,周围的村民特别是希望得到这些名额的人,都会“自觉主动”地去吃酒席。既然是吃酒席嘛,自然就免不了送礼。
村干部虽然算不上是什么官,但权力不小,涉及村民利益的事情基本都得从他们手里过。此前,我们村也经历过类似的事。当时,村里接受上级扶贫政策支持,经常得到上头发下来的杜仲苗、金银花根等果木或药材小苗,村干部有时把大家叫到一起来,一家三两棵地分走,有时村主任还主动给村民分下去,送到家里,服务看起来是很周到的。后来个别村民发现,村主任家地里的苗总是比别人家里分得多,而且还粗壮、直溜得多,于是有个别村民就去找村主任,村主任这时不会辩解什么,而是会给这些发现了问题的村民几棵苗,堵住嘴了事。其他发现了苗头的村民,大多也是心里有气,但懒得去计较。
当然,这些问题看起来可能都是小事。但是,基层干部起着连接上级、沟通村民的作用,对于落实好党的扶贫政策意义重大。面对党的种种政策和扶贫举措,如果干部都想着自己,先肥自己,不首先想到村民,即便村民跟着干部最后也富起来了,他们还是会对党的政策有看法、有怨言。基层干部只有把村民利益摆在前面,处处先想着真正贫困的村民,先人后己,才能赢得广大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当然,完全靠干部自觉不可能,所以还得加强监管,提高贷款、扶贫项目的透明度,让村民有知情权、监督权。如此,才能把好事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