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珍
浦东合庆镇启动拆违攻坚战,该镇最大违法用地项目——海升地块违建项目开始被拆除。拿海升“开刀”,用当地干部的话来说,“这一次我们要做得彻底!”之前,市环保局公布了对24条黑臭河道的整治时间表,周边居民在欣喜之余,也表达了期望:希望这次是动真格的。
无论是海升地块拆违,还是黑臭河道整治,若要找“客观”困难,估计能找出一大堆。但是,只要肯下决心动真格的,办法总比困难多。
上海“补短板”已经到了非抓不可的时候,能否“动真格”,恐怕还得先解决思想上的一些“短板”。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工作中的错漏,常常映射着思想认识上的不足。韩正同志指出,缺乏紧迫感、责任意识不够,是短板产生的普遍原因。
短板虽客观存在,但也是需要去发现的。在去年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始阶段,很多干部整天“苦”于找问题。之所以“苦”,是因为觉得自己身上找不出问题。找不出问题是因为确实没有问题吗?恐怕不见得。找短板,也是如此。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城市管理、民生保障、环境建设等领域存在的短板制约,往往也是群众感受最直接、最不满意的地方,平时多有反映,为什么一些干部始终“看不到”,乃至久拖不愈?或许有能力问题,但关键恐怕还在于,对问题的认识不深,缺乏紧迫感。
紧迫感从哪里来?来自调查研究。不深入一线,不下到基层,就不会看到问题有多严重,就不会与群众感同身受,也就不会有改变现状的紧迫感。在“不打招呼”的系列调研中,领导干部直奔街镇村居和难点项目现场,直接听取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意见建议,看到的情况有喜有忧,听到的意见恳切直白,甚至火辣犀利。这些“原生态”反映出的真实情况,让不少同志深受触动,感到不解决不行,这就为推进下一步工作提供了强大动力。
相比于缺乏紧迫感,责任意识不够恐怕是更大的问题。有人觉得,某些短板是改革进程中的“必然产物”,其他地方也有,所以可以慢慢来;有人则抱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将这些“短板”归于历史原因,自己则“明哲保身”;还有一些人,怕“揭短”影响自己的政绩,常常有意识地“粉饰太平”;更有甚者,“这山望着那山高”,不愿做“长期投入”,生怕功劳留给“后人”。说到底,这些都是缺乏大局观念和责任担当的表现。
没有群众观点,就会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无感”; 不能站在大局角度,就只能看到眼前一地一隅——这样怎么能看清问题,更何谈合力解决问题?对于党员领导干部而言,短板往往指向工作作风中的“不严不实”之处,因此,必须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加以对照和整改,切实把问题找准找实找具体。
当下我们所面临的“短板”,其中多半就是“硬骨头”。解决这些问题,光靠技术手段恐怕不行,必须从思想上找根子,从制度上“做规矩”,明确主体责任,“谁家的违法建筑,谁就负责拆除,谁的地方存在安全隐患,谁就必须从源头上整治”。
对于领导干部来说,“补短板”就是一场测试,是真改革还是伪改革,从是否实干中见分晓。能否直面那些绕不过去的问题,能否补上那些看上去“不可能解决”的短板,将决定改革的成效。为此,必须抛去“权宜之计”、摒弃“投机心理”,从实际出发,锁定需要治理的重点“黑名单”,分批实施,滚动推进,合力补好上海发展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