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云霞
苦候多年,公众期待中的《不动产统一登记条例》却尴尬爽约;一些地方宣称将办“为民实事”多件,年底却半数“搁浅”……新华社日前盘点了近年来官方没有兑现的诸多“诺言”。
的确,这些年公众见证了不少“掷地有声”的承诺,也经历了诸多“说到做不到”的失望和沮丧。承诺经常性的落空,给群众带来一次又一次的失望,透支的是政府的公信力。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言而无信的现象?究其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政府决策的科学性仍有待加强。那些沦为“空头支票”的官方承诺,有的是一时冲动下的“拍脑袋决策”,有的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权宜之计,有的甚至是应付上级、敷衍群众的弄虚作假。脱离实事求是的态度,缺乏科学性和可行性的“承诺”只能成为“空中楼阁”。二是缺乏强有力的问责机制。对于具有可行性的承诺,即使相关部门未予兑现目前也无从追究。如此,政策“放空炮”没有风险成本,兑现承诺也没有了动力和决心。
对于那些因为种种原因而无法兑现的承诺,有关部门或机构也应该对社会和公众作出必要的解释和说明,以换取相互的理解和尊重。
相关专题 |
· 地方要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