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fabet888经典娱乐场,dafa888官网

图片
七一社区        注册

羊城晚报:大学生的培养需要分层定位

周云

2014年03月11日13:59   来源:羊城晚报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一直是个热点。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人大代表们也在讨论这个问题。江苏阳光集团董事长陈丽芬指出:目前国内应届中学生90%上大学,仅10%上技校。大量的大学毕业生毕业后不愿意到一线工作,造成了整体大学生就业困难而普工、技工严重不足的局面。建议国家取消“三本”招生,并将该部分计划划入职业教育。而中科院院士崔向群则认为,现在研究生和以前的中专、大专也没有什么区别了。毕业生质量在下滑。对一些研究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论基础不是很满意。而两位大学校长则认为,不赞同说现在的研究生相当于一个中专生,现在毕业生知识结构肯定比以前好,大学生总体素质一代一代都在提高。

大学生的素质似乎成了一个“罗生门”,在用人单位看来,颇有“高不成,低不就”之势,接受了大学教育,普工、技工的活不愿意去做,也做不好。但一些“高端”的活似乎也拿不下来,用人单位对“动手能力和理论基础不是很满意”。而在学校看来,仍然“一代一代都在提高”。孰对孰错呢?

经常听到一个词叫“产能过剩”,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陈丽芬代表大体说到了点子上。现在的高等教育,的确存在着“产能过剩”的问题。高等教育的规模,应该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适应,但大跃进式的扩招,使得大学教育的规模超过了社会的需求,社会不能够提供那么多适合大学生就业的岗位。而反过来,又造成结构性的用工荒,普工、技工招工难,为什么呢?高中毕业生都去上大学了,上完大学就不愿意来这些岗位就业了。

而过度的扩招又造成了高等教育质量的下降。一方面是由于扩招后各种软硬件条件跟不上,生源素质降低,学生得不到高等教育应有的培养条件,也有部分人达不到高等教育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就是大学在自身的定位的问题上乱了方寸。本来之前作为精英教育,培养高端人才的定位是明确的。而扩招后,先是囿于原先精英教育的模式,但受到就业市场的倒逼之后,又意识到精英教育的模式难以适用于海量的学生,培养目标又偏向市场导向。这又导致了原先精英教育中固有优势的丧失,比如研究生教育,朝着培养高级技工的方向急剧坠落。

因此中国的大学需要重新定位。社会的需求是多元的、复杂的,这就决定了大学的定位也不可能“大一统”、“一刀切”。陈丽芬委员提的取消“三本”招生,其实就是让这部分大学重新定位,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目标。但“三本”大学在中国的大学中只是少数,其他大学也面临着认识自身,明确定位的问题。少数大学,还是应该要保持精英教育的定位,为社会培养较高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的毕业生。而大部分的大学,则应该降低身段,面向现实,面向市场,明确自己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这样,大学毕业生,既有能够“上得厅堂”的,也有“入得厨房”的。用人单位也可以做到各取所需。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或许能够得到改善。(作者是华南理工大学教授)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黄策舆、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