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心禾
1990年孙玉芬在安徽省利辛县程家集镇上办起了第一家饭店,也成了镇政府的定点饭店。生意一度非常火爆,2005年却因饭店欠账太多,难以为继,关门了。留下29张欠条5万多元债务的不是别人,正是镇政府。每张欠条上都有镇政府的公章,单据上的签字有四五个都是该镇历任领导,曾有一届领导提议打五折还债。2014年1月记者实地采访,仅6天,赊账全部还清。据说为解决这一问题,利辛县政府专门从县财政划拨资金。(1月16日新华网)
不想说这又是一次媒体的胜利,但若没有媒体坚持不懈地追问,这笔20年的债务会拖到什么时候,是个问号。之所以不相信地方政府能主动偿还的主要原因,是孙玉芬要钱过程中遇到了太多搪塞,送走了几任镇领导,都没有一次像这回有媒体陪同要的痛快。这不免让人困惑,讨回政府欠款都要指望媒体曝光和遇到一位通情达理的现任领导吗?
不否认是人的问题,但全部归咎于人,不免让制度建设陷入尴尬。那为何没能阻止政府债务的膨胀,值得我们反思制度约束软在了哪里。
2013年12月30日审计署公布了中央、省、市、县、乡镇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20.7万亿元是五级政府截至2013年6月底欠下的数字。这个数字大得惊人,而形成这个结果的每一笔欠款后面,不难想象都有一个孙玉芳和其家庭为之背上的不易。没有这笔预算,为何会有这笔支出,是首先要弄清楚的问题。预算法规定各级预算应当做到收支平衡。作为预算法的基本原则和强制性条款,这一规定对政府支出形成法律约束力,而执行不到位,意味着牵制政府开销的闸门失灵。
其次,长达20年的债务,或许不是一届领导班子欠下的,这能成为任何一届领导拒绝如数还清的理由吗?一届领导走了,为何留下了债务没人管,就是要弄清楚的第二个问题。一届领导卸任,必有交接班,起码的责任是,不给接任者留下债务。即便接下了前任债务,预算具有年度性,由各级人大每年审查。县人大有责任监督镇政府真实完整地做好每年的预决算。若如此,债务怎能拖了20年。
报道里说,安徽省利辛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资金短缺仍是目前现实。坦率地讲,带着贫困县的帽子多年并不光彩,果真有意脱贫,首先缩衣紧食的还应是地方政府。2013年12月8日,国家发布《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再次强调了公务接待的预算管理和监督程序。这对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讲,也是告诉如何省钱。
到了年关,少不了讨到债才能回家的人。是债总要还的,作为诚信的政府,如果遇到上门讨债的老百姓,有能力的最好还了,实在还不上,也应作出承诺来年有钱马上还。在老百姓的心中,一个讲信用的政府,才值得托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