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昌俊
记者从江苏省南京市有关部门获悉,南京市市长季建业日前因经济问题被中纪委“双规”,当地政府近日将公布有关情况。季建业在任4年南京全城大规模翻新“修旧”,梧桐树遭砍伐,引发民众不满。(10月17日《西安晚报》)
从目前各方汇集的信息来看,季建业在任四年,在市政建设上的大规模与一意孤行,早已先于腐败而招致民怨沸腾。砍伐梧桐树、投巨资上马雨污分流等大量工程,使得南京古城不断被“开膛破肚”,也不断有人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可以看出,即便是没有腐败的线索,其施政行动,早已引发民意反弹。那么,对于这种受到民意显著争议的官员,如何评估其行为?当官员的执政行为越轨民意,是否除了“腐败”,就无必要进行约束?今天看来,如果在一开始,民意的争议能够影响季建业的施政布局,其经济问题抑或不至于此。
民意的直接反馈外,季建业与工程公司的暧昧关系,也不可谓不明显。有当地官员表示,季建业早在扬州期间,也发动全城大规模的翻新“修旧”,而很多工程公司都是其本人从苏州引进。负责市政建设的公司都由市长本人引进,且集中于一地,这些在事后看来几乎成为官场公开“秘密”的信息,为何没能引起实质性的调查?这无疑也是一种内部监督生态的映射。
就在正式被“双规”前,季建业在当地召开的专题民主生活会上坦言:有的城市建设项目摊子铺得太大、战线拉得太长,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工程投入承担能力和基层群众承受能力缺乏科学统筹;虽然一些老同志、领导班子成员和群众早有反映,但常委会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以此看来,季建业在施政上的争议,从市民到官员内部包括其本人,都有着共识。既可视民意为无物,也可反击官场内部的声音——一把手权力过于集中的权力病灶,在季建业身上,显然有着鲜明的呈现。
分析落马官员季建业身上与腐败有关的蛛丝马迹,不难发现,它揭示的一些原因或许仍是目前反腐制度建设中应该引起重视的方面:如舆论监督与民意反馈如何通过制度化渠道,及时纠偏官员的施政行为,工程建设如何不变成个别官员牟取私利的香饽饽,权力内部监督如何得以完善,一把手的权力过于集中怎样得到有效的改观,等等,这些都是对于反腐制度建设的启示。
延伸阅读: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党员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