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中央巡视组密集进驻一些央企和地方展开巡视工作,此轮中央巡视工作的反腐效果备受社会期待。专家分析,此轮巡视工作有的放矢,巡视对象选择针对性强。
1996年启动、2003年开始运作,如今已正式运行10年的中共党内巡视制度,因为中央巡视组近期的“密集出动”再度成为舆论关注焦点。在5月17日的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王岐山给巡视工作提出四个“着力点”:着力发现领导干部是否存在权钱交易、以权谋私、贪污贿赂、腐化堕落等违纪违法问题;着力发现是否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问题,紧紧盯住,防止反弹;着力发现是否存在违反党的政治纪律问题;着力发现是否存在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此外王岐山强调,中央巡视组要明确自身定位,履行监督责任,当好党中央的“千里眼”,找出“老虎”和“苍蝇”,对违纪违法问题早发现、早报告。
众所周知,“老虎”通常都隐藏在深山老林,“苍蝇”也有个滋生繁衍的过程。因此,要想发现“老虎”、打到“苍蝇”,必须具备“千里眼”、“顺风耳”,要将眼睛擦亮、将耳朵拉长,要有打虎上山的勇气,还要有扑灭苍蝇的技巧。而要做到如此,就必须坚持一线工作法,正如在5月17日的会议中王岐山强调的,中央巡视工作要关口前移,“下沉一级”了解干部情况,抽查领导干部报告的个人有关事项。同时,要“密切联系群众,拓宽发现问题的渠道和途径”。这种一改过去接待信访和约谈官员的工作方式,充分说明了中央的巡视反腐正在“动真格”,并对巡视组组长一次一授权,强化责任意识,将会给反腐“大动作”做好充分准备。
接地气,才能有底气。中央的反腐决心,能不能转变为反腐成果;中央巡视组密集进驻各地,能不能当好中央的“千里眼”,有的放矢捉到“老虎苍蝇”,增强从中央到地方、从干部到群众坚决惩治腐败的信心,关键看能不能接地气与百姓接触,有没有充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因为,干部好不好,群众最知道;干部作风实不实,群众也最清楚。而如果浮在水面上,仅仅通过接待信访和约谈官员,往往难以了解到真实情况,况且官场向来有“官官相护”、“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利益同盟。因此,巡视组应加强自身建设、注重联系群众,完善方式方法,上下监督机制相衔接,破除巡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官员之间的利益纠缠和阻挠行为。
公开是防腐剂,平等是敲门砖。巡视组“接地气”,不仅要公开电话和地址,还应该探索定期的“面对面”的群众接访机制,接待群众来访举报,并且切实做好保密和保护工作,从而提高中央巡视的影响力和威慑力。为了打消群众的戒备心理,巡视的工作方式应该尽量做到“微服”。地方官场中的利益关系更复杂,要探索方法,尽量避免与地方官员过多密集接触,真正深入到民间、到基层拿到真实材料,从而真正发现、挖掘出隐藏的“老虎”、“苍蝇”。
“老虎”、“苍蝇”,都是害人虫,必须坚决地打、彻底地灭,而且要“面对面”地打、“硬碰硬”地灭。“隔山打虎”、“隔窗灭蝇”,只会让“老虎苍蝇”看笑话,起不到半点震慑作用。这就要破除“老好人”和“得过且过”思想,增强敢于动真、勇于碰硬的信心和勇气,不留情面、不徇私情,见一个打一个,见两个灭一双,才能真正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也才能以反腐新成效取信于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