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长楼继伟24日说,财政支持民生要坚持“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原则。目前仍有很多民生政策制度尚不完善、缺乏约束。我们应该帮助穷人,而不应该帮助懒人(3月24日新华社)。
穷人之所以成为穷人,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比如,“因病致贫”,再比如,教育机会受限,掌握的技能不足等等。
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有些穷人之所以穷,就是因为其懒——懒得学习,懒得干活,懒得开动脑筋,懒得与人打交道,懒到最后,只想从别人那里获得施舍,却不愿意用自己的力气去谋生。这样的懒人中,有些人的欲望很小,只要能够维持基本的生存,就心满意足了;有些人的欲望却很大,虽然自己不肯努力,却总喜欢怨天尤人,来自别人或政府部门的帮助少了,就会不停地抱怨,甚至做一些破坏性的事。
但是,一个社会之所以能够维持其运转,就在于绝大多数人不是懒人;而贫穷很多情况下之所以会在代际之间得以逆转,就在于绝大多数穷人不会甘于永远贫穷,他们总在不断努力以改变自身和家庭的状况。
另一方面,懒人也不一定是穷人。“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除了说明穷人的孩子更早自立外,也说明穷人往往为生活所迫,更懂得勤劳对于生活的意义。而一些富家子弟,由于对生活之不易体会不深,也会成为无所事事的懒人。
行文至此,我们就不得不面临一个问题,即,如何判断一个人是不是穷人或懒人?或者说,用什么样的标准来甄别穷人和懒人?因为,既然相应的民生政策最终目的是“帮助穷人,不帮助懒人”,对穷人和懒人进行甄别,便成了必要且紧迫的事。当然,这里的“懒人”指的其实是“又穷又懒”的人。
相对来说,穷人比懒人更易甄别,懒人则比较难判断,因为,“懒”是很难量化的。有些地方以介绍多少次工作而不肯去做作为判断懒与不懒的标准,也有值得商榷之处,因为他不去做的原因可能是因为相应的工作不适合其个性、能力,而非因为懒。
虽然我们总是希望做到完美,但是,任何一种政策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都会存在各种各样的漏洞,都会被一些人钻了空子。但是,判断一个对弱势群体进行救助的政策是否足够好的标准,不是其是否会被非弱势者钻空子,而是其是否能使尽可能多的弱势者获得救助。或者说,如果无法剔除掉所有的懒人,那么,只要所有的穷人都能得到救助,有少数懒人获得救助则应该被看做一种必须付出的代价。
(dafabet888经典娱乐场,dafa888官网 张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