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村社
2016年12月13日09:37 來源:中國青年報
假如因無爹可拼終日怨天尤人,或因命運不濟而郁郁寡歡,受害的還是年輕人自己。
--------------------------------------------------
一朋友每每聊起兒子就會流露出些許憂慮:不是抱怨這個單位人際關系復雜,就是嫌那個單位做事情難度大,3年間換了4個單位,至今對工作還不是很滿意。其實,朋友的兒子畢業於某重點大學,人也聰明玲俐。
不是說不能抱怨,也不是說跳槽多了不好。關鍵是,青年對於自己的工作環境包括整個社會需要有一個正確的認知,一個良好的心態。
工作生活中,總會出現能讓人抱怨的理由。只是當我們抱怨時,可否自問一句:這樣抱怨能解決問題嗎?當抱怨成為一種習慣時,會給心靈蒙上陰影,當然也無益於自身的成長。社會轉型期利益與價值取向的多樣化,新舊、中西價值觀的碰撞以及價值標准多層次和多樣化的趨勢,會導致社會不同程度出現一些是非模糊、榮辱錯位等問題。青年初涉社會,人生經驗相對欠缺,加之起初的理想一般都很宏大、很美好,一旦遭遇與預期不太一致或大相徑庭的情況,立馬就會產生逆反心理,憂慮、焦躁,抱怨也就溢於言表。
近日,在網上看到一青年的自述。他上了4年大學卻沒有畢業証,因為當時的他厭學其專業——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高等數學、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等都不及格,導致大二讀了3年,后來直接放棄,主動申請退學。促其改變的是大學期間聽的一個企業家的演講——“與其抱怨不如實干”。如今,他在某國企工作4年半了,入職后很長一段時間,他很害怕人力資源部門讓他寫個人資料。
一個大學未能畢業的青年,想在一個國企立住腳,遇到的困難完全可以想象。但人家硬是“挺”過去了,這個“挺”的過程其實就是主動適應的過程,適應那家國企的工作程序、管理模式、勞動紀律、人際環境等等。如果老是抱怨的話,結果肯定就是另一種情形。
社會存在著不盡公平、不盡合理的現象,但同時也要承認,這是一個活力四射、充滿機遇的年代。隻要主動適應環境和社會,努力打拼,人人都有可能成功。假如因無爹可拼終日怨天尤人,或因命運不濟而郁郁寡歡,受害的還是自己。
與其抱怨一切,不如改變自己,主動適應環境和社會。腳踏實地反倒會讓你以更豁達的心態直面人生,以更積極的態度迎接工作上的挑戰,以更朴實的作風對待生活。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dafabet888经典娱乐场,dafa888官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