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夢琦
2016年12月08日08:52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如今,為了減少上訪,各地都加大投入,積極建設“雷達網”,提升應對能力。但有的地方上訪量卻仍居高不下,甚至有些矛盾還激化為惡性事件。一個關鍵原因就在於,一些領導干部隻從結果上想辦法,而不從源頭上找對策。
好的經驗和創新舉措就擺在那裡,就看基層政府能不能真正轉變觀念,積極去發現,發現后是不是真學、真做。
山西省交口縣曾是有名的“上訪大縣”,高峰時每年進京上訪人數高達20多批次、50余人次,年年被點名批評﹔但十八大以來卻逐年下降,近兩年降幅都達到70%,已成功“摘帽”。(詳見12月2日《新華每日電訊》)
交口縣的做法其實很簡單,就是將過去每年花在信訪維穩上的大量資金,用來加強便民設施,圍繞“服務”創新機制,打通便民服務“最后一公裡”。在交口縣,社會服務管理中心、便民中心、服務站等,遍布全縣鄉鎮和村庄。基層干部作風明顯好轉,主動靠前服務﹔群眾辦事和反映問題“門好進了、臉好看了、事好辦了”,氣自然順了。上訪量下降,水到渠成。
這充分說明,化解信訪難題關鍵不是錢花了多少,而是錢花在了什麼地方。過去,一些基層政府習慣於“截訪”,習慣花錢“買平安”。一到年底,進京“截訪”的基層干部就多起來。表面上看,人帶回去了,矛盾也壓下來了,可實際上卻是“掩耳盜鈴”“治標不治本”。這種人為掩蓋矛盾的做法,不但形成了很多“隱患點”,也助長了政府“簡單粗暴”的作風。結果,政府服務意識越來越淡薄,割裂的是黨群、干群關系,留下的信訪“雪球”越滾越大。
良好的服務是減少上訪的“源頭”。靠服務暖人心,才能給基層矛盾“釜底抽薪”。當前,改革進入“深水區”,各種矛盾交織,利益更加多元,環境更加復雜,國家發展比任何時期都更加需要強化社會管理,營造一個穩定的環境。各地政府應堅決摒棄舊觀念,以優質的服務帶動信訪機制創新,全面提升服務群眾的能力和水平。
各級領導干部也應該認清形勢,盡快轉變觀念。十八大以后,過去那些“化解”信訪慣用的“野路子”都行不通了。除了補足“服務之鈣”外,信訪工作沒有別的“特效藥”,再像過去那樣亂作為,或者不作為、慢作為,必然被問責、拿下。
提升政府服務水平,就要加大便民設施的資金投入,充分整合現有資源,盡快形成健全的政府服務體系,建成服務型政府,讓群眾辦事更方便,困難有人管,意見有處訴。
更關鍵的是,各級干部要增進群眾感情,增強服務意識。過去的教訓告誡我們,信訪矛盾積少成多、由小積大,往往與各級干部不管不問、冷漠對待緊密相關。而現實也表明,盡管不少干部“改進服務”喊得漫天響,但就是不見行動,信訪工作仍以被動防、堵為主。這說明增強服務理念不是一句話就能做到的,需要倒逼、激勵。各地應對症下藥,完善制度建設,促使干部隊伍不斷改進作風、勇於擔當、積極作為,激活廣大干部服務群眾的積極性。
網評精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dafabet888经典娱乐场,dafa888官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