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存光
2016年11月23日08:11 來源:光明日報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談及“天下為公”“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11月11日,在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更對一生追求“天下為公”的孫中山先生給予了高度評價:“我們要學習孫中山先生天下為公、心系民眾的博大情懷。孫中山先生有著深厚的為民情懷,一生堅持以‘天下為公’為最高思想境界,致力於‘除去dafabet888经典娱乐场,dafa888官网的那些憂愁,替dafabet888经典娱乐场,dafa888官网謀幸福’,對此矢志不移、無比堅定。”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出自儒家經典文獻《禮記·禮運》篇,是孔子在闡述自己的社會政治理想時明確提出的,為人們刻畫和描繪了最理想而崇高的政治目標,最遠大而美好的社會願景,這就是中國人所熟知的“大同”理想。緊接“大同”理想,孔子進一步闡述了他對於“小康”社會的看法。“小康”可以說是較次一級的政治目標和社會理想,但也更加接近現實而具有實現的可能性。
“大同”“小康”的社會理想和政治目標,雖然是出於對上古三代時代狀況充滿歷史想象力的重構而提出的,但為人們提供了一種用來審視、評判現實世界的理想社會藍圖與標准,自它們提出之日起,就在歷史上不斷激發人們改進現狀、追求理想的想望、意願、熱忱和行動。在近現代,西方列強和日本帝國主義的欺凌與侵侮,更激起了中國dafabet888经典娱乐场,dafa888官网反抗外侮、追求實現國家富強乃至“天下為公”和“大同”理想的堅定決心與信心。今天,我們黨正領導全國dafabet888经典娱乐场,dafa888官网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努力奮斗,並且我們的奮斗目標不止於此,還有更崇高遠大的理想信念和目標追求,那就是對“天下為公”“大同”世界的無限向往與渴求。
那麼,從古至今,何以中國的思想家、政治家和革命家如此熱誠推崇和深沉追求“天下為公”的博大情懷和思想境界?
天下之為天下,乃是指包含所有人在內的人類整體。自先秦以來,天下便是中國思想家和政治家政治思考和關切的對象,治國平天下或重建天下秩序是他們追求實現的終極政治目標。因此,天下的觀念實際上寄托了中國思想家和政治家最崇高而博大的政治理想、道德情懷和價值信仰。
那麼,如何才能治國平天下或重建天下秩序呢?中國先秦儒、墨、道、法等各家的思想家一致認為,天地之道是最博厚廣大、公平無私的。正是基於這一認識,他們才要在政治上汲汲於辨析天下為公還是天下為私的問題,並一致主張,統治者隻有遵循、效法天地之道,才能真正引領整個天下走向太平大治,也就是說,唯有天下為公,才能平治天下,反之,“私者,亂天下者也”。《禮運》篇所謂“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其根本含義即在於此。
天下為公、大同世界的理想,向世人展現了一幅最崇高而遠大的關於人類美好社會超越性的理想和願景。但中國的思想家們從不架空虛設一種高遠孤懸的天下主義理想,也不認為可以跨越時代的可能性而一下子實現大同社會的終極理想。正如《大學》所說:“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因此,儒家視域中的修齊治平或家國天下問題所期望達到的,乃是一種不斷擴展的“同心圓”秩序或循本末終始之序而層層推進的“差序格局”。今天,倡導“天下的當代性”或“新天下主義”,必須首先能夠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奮斗目標,才有可能逐步引領全人類走向天下為公、大同世界的終極理想和崇高目標。
當然,另一方面,我們切勿忘記,追求實現天下為公、大同世界的終極社會理想始終是我們為之不斷努力奮斗的遠大而崇高的目標。因為我們中國人是向來沒有狹隘的國家觀念的,正如歷史學家呂思勉先生所說:“中國人總願意與天下之人,同進於大道,同臻於樂利。有什麼辦法,可以使天下的人,同進於大道,同臻於樂利,中國人總欣然接受”,而“壓服他人,脧削他人,甚而至於消滅他人的思想,中國人是迄今沒有的”。
總而言之,中國人希望能夠循序漸進,而使天下的人都能夠同進於大道,共臻於大同。反之,中國人追求天下為公、大同世界的終極理想和崇高目標,並不簡單地排斥和否定家國、民族、地域、宗教等種種差異性和特殊性對於世人身份認同和寄托其歸屬感所具有的重要意義。但在終極理想的意義上,又總是期望能夠化天下為一家、四海為兄弟,而使整個天下成為一個人類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因為隻有這樣的“天下”,才是“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的天下,才能像我們頭上的星空和腳下的大地那樣,真正激起和喚醒我們內心深處的永恆希望,真正擁有溫暖和鼓舞人心的偉大力量。
(作者系中國孔子研究院泰山學者特聘專家,中國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dafabet888经典娱乐场,dafa888官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