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法治保障,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需要深化改革。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強調,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這一論斷,深刻闡明了法治與全面深化改革的關系。落實好四中全會的重要精神和戰略部署,必須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改革,為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建設美好安徽提供可靠的法治保障。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確保各項改革事業順利推進的必然要求。落實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項措施,都需要法治提供全方位保障。今年以來,我省經濟、社會、文化、生態文明等領域改革深入推進,工商注冊資本登記、農村改革、科技創新等重點領域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法治的規范和引領作用凸顯。實踐告訴我們,市場和法治相結合,可以克服市場機制的盲目性,讓市場經濟運行在健康、有序的軌道上。因此,隻有在法治的引領下推進改革,在法治的框架內規范改革,才能確保改革持續向前。
排除改革阻力,必須以法治作保障。改革是利益調整,難免有阻力和風險。當前改革進入攻堅期,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繁重前所未有,矛盾風險挑戰之嚴峻前所未有。無論是統籌社會力量、平衡社會利益,還是調節社會關系、規范社會行為,都必須在法治軌道上推進,依靠法治解決各種社會矛盾和問題,才能確保改革事業既生機勃勃又井然有序。因此,改革越往深處推進,越要充分發揮法治的引領和護航作用。
規范權力運行,必須以法治作保障。經濟體制改革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規范權力運行,才能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市場經濟本質上是法治經濟,必須按照政府“法無授權不可為”、市場主體“法無禁止即可為”的原則,劃定權力邊界、規范權力運行,讓“看得見的手”受到約束、依法行事,讓“看不見的手”得以規范、迸發活力。因此,必須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進一步規范權力運行,激發市場主體內生動力,讓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維護公平正義,必須以法治作保障。建設一個更加公平正義的社會,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目標。良好市場秩序的營造僅依靠市場主體的自律遠遠不夠,必須以法治的力量來規范﹔解決就業、收入分配、社會保障等民生問題,必須依靠法治營造公平有序的社會環境。進一步維護公平正義,必須推動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依法加強和規范公共服務,完善民生領域法律法規,建設完備的法律服務體系,健全依法維權和化解糾紛機制,推進法治社會建設。
改革駛入深水區,離不開法治護航。貫徹落實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必須牢牢把握改革和法治的辯証關系,以法治建設的新成效保障改革的深入推進,不斷創造安徽改革發展新業績。
相關專題 |
· 聚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