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銳
網絡購物,有些商品可能不能在7日內無理由退貨了,無理由退回商品的運費也要由消費者來承擔。這是21日提交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審議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修正案草案三審稿規定的。(10月22日《新京報》)
此次消法草案強化了網絡購物的退貨規定,最大亮點就是通過立法確認了“七天無理由退貨”制度。這項制度綜合考慮了買賣雙方利益。買家通過網絡購物,在收到貨物之前並沒有見過實物,實物有時和心理預期有明顯差距。買回來才發現並不是心儀商品,恐怕是網購者經常遇到的難題。賦予買家一定的“后悔權”,這不僅能最大限度地實現物盡所用,也能夠解除消費者顧慮,鼓勵電商消費。對此,確有必要通過立法予以明確。
“后悔權”也不能過於絕對,否則,既可能遭到濫用,更會給商家帶來不公平的損失。因此,草案規定了兩項限制,以列舉的方式確認了根據商品性質不宜退貨的商品除外,同時增加規定,無理由退回商品的運費由消費者承擔。這一制度較好地平衡了消費者權益保護與新消費方式健康發展之間的關系,彰顯了契約公平理念,值得稱道。
草案主要規定了三種退貨情形。一是“消費者有權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內退貨,且無需說明理由”,也即“七天無理由退貨”。二是“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不符合質量要求的,消費者可以依照國家規定、當事人約定退貨,或者要求經營者履行更換、修理等義務”。三是“七日后符合在保修期內兩次修理仍不能正常使用等法定解除合同條件的,消費者可以及時退貨,不符合法定解除合同條件的,可以要求經營者履行更換等義務”。
對於后兩項,我們暫且稱之為“有理由退貨”,理由主要是商品或服務“不符合質量要求”,均由電商承擔交易成本,主要體現為運費。而在實踐中,“有理由”需要退貨的情形,顯然並不僅隻有“質量問題”這種理由,而草案沒有對其他情形進行梳理。筆者以為這將在電商退貨制度方面還留下死角,雖然也許這些死角可以通過合同法等相關民事法律予以規范,但還是有必要明確寫入《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讓各方權利義務更為直觀。
首先,現行消法規定:“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經營者應當向消費者提供有關商品或者服務的真實信息,不得作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甚至對虛假宣傳行為還規定了罰款等制裁,但是草案並沒有將該情形明確納入可退貨並且由電商承擔費用的情形。
其次,草案規定“經營者向消費者提供有關商品或者服務的質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應當真實、全面”。然而,在實踐中,可能出現經營者提供信息不全面情形,因此導致消費者誤買了相關產品,使產品不能實現消費者購買目的,即使產品沒有質量瑕疵,也應該視為“有理由退貨”。
最后,如果因經營者遲延履行,導致消費者合同目的無法實現,也應納入“有理由退貨”,由商家承擔損失。如在消費者購買商品目的實現時效性較強的交易中,消費者購買生日蛋糕,電商在生日后才送到,這顯然應納入無成本退貨范圍。
此外,除了規定“七天無理由退貨”外,能否對於七天后,“無理由退貨”作出一些指導性規定,“可以由雙方協商決定,並由消費者承擔一定比例的賠償”,盡量實現物盡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