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fabet888经典娱乐场,dafa888官网

图片
七一社區        注冊

華西都市報:開放城市何懼“洋地名”

朱昌俊

2013年10月09日09:29   來源:華西都市報

原標題:開放城市何懼“洋地名”

  近幾年來,全國各地不斷出現的“洋地名”讓人眼花繚亂。10月15日起施行的《河南省地名管理辦法》明確規定:賓館(酒店)、商場、寫字樓等大型建筑物及居民住宅區名稱,一般不以人名作地名﹔禁止使用國家領導人名字、外國人名和外國地名作地名。

  縱觀各地禁用洋地名的初衷,大多與保存城市文化,拒絕崇洋媚外心理有關。但動輒將洋地名上升到城市文化的失守甚至是崇洋媚外心理的作祟,未嘗不是過度聯想。牽涉到公共利益的街道及公共建筑,名稱的更改與設置,當然要遵循市民的意願,並契合城市的歷史文化底蘊。而於一些店鋪、樓盤而言,用什麼名則純粹是市場行為,隻要不違反法律法規,就應當給予寬容,行政部門過度干預反而有濫用行政權力之嫌。

  值得玩味的是,一方面,愈來愈多的地方提出禁止用洋地名,另一方面,很多城市又積極倡導打造國際化大都市。這兩種趨勢或許不存在必然矛盾,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隨著城市經濟發展自由度的增強和開放度的增加,城市中多一些國際元素和中外互補特色,也是大勢所趨。再說,從政策執行上而言,如果一些洋地名早已為公眾熟知,貿然改之豈不是無謂的折騰?

  至於規范地名,本就與地名“洋不洋”無關,而隻與相關職能部門在市政管理上的態度有關。假如相關部門抱持對地名文化的敬畏之心,不是隨意更改,或是憑權力的審美標准乃至純粹圖管理上的一時便利來更名,地名不規范之於公眾的困擾必定大大減少。

  在某種特殊年代,地名因為要契合特殊形勢下的權力需要而打上了很多時代印記。如今,隨著政治符號需求的弱化,地名的日漸開放與多元,代表的是一種新的社會發展方向,禁用國家領導人作地名就是一例。但地名之變,仍未逃離行政權力干預的痕跡:比如某些地方主政者嫌地名太土甚至是因為信奉風水,也要求更名。改土名也好,禁洋名也罷,都是行政部門說了算,公眾的發言權在哪?改名到底能多大程度上捍衛城市文化?這些都比洋地名是否可行,更值得疑問。

  開放城市何懼洋地名?別把一個城市的文化想象得那麼脆弱,一個地名也承載不了一座城市的文脈。於現代社會而言,地名的多元趨勢,本身也就是城市開放文化的一部分。而地名之存在意義,關鍵還是在於能否收獲市民的認同,而不在於“洋”與“土”。這是無論是要禁洋地名,還是隨意更改地名的行為發生之前,都必須厘清的現實邏輯。

  (相關報道見10月8日《大河報》)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方蕊娟、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