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時代的到來,加大了信息流動速度,改變了信息傳播方式,也改變了我們對於時間與空間的感受,人們的交往方式、生產生活方式都發生急劇的變化。網絡的便捷性減少了面對面的接觸,人們也就變得更為獨立自由。在這樣一種“流動的空間、壓縮的時間”裡,時間節奏突然加快,人們獲得空前的獨立感與自由感,人際交往日趨抽象化、虛擬化、“裸面化”、多元化。這樣,持不同觀點的人們就以各種的態度與方式、基於不同價值觀的人們從各自角度與立場出發表達、交流、論爭,甚至相互謾罵、詆毀。
可以說,網絡時代的信息化與全球化,深刻地改變了我們的世界,它提升了生產力、文化創造力和傳播的潛能﹔但同時也深刻地改變了我們,在人們獲得獨立與自由感的同時,它也削弱了人們對於權威、權力的敬畏感和人際關系紐帶,個人責任感和義務感日益淡薄,一個社區、一個單位、一個地區、一個族群以及一個國家,都難以找到共同認可的價值,難以形成共識。共識的缺失會導致人們的歷史、文化、政治認同和地區或國家認同逐步淡化。共識的缺失,導致的可能是隻有爭論與偏執沒有理性與行動,隻有思想沒有力量。
那麼,如何才能凝聚共識?
首先,求同存異,努力做到多元文化與一元意識形態的統一。執政黨首先必須承認並認真對待網絡時代帶來的多元化、去中心化,在此基礎上,包容並與多元化文化平等對話、交流,才會與廣大網民以及民眾平等對話,才能做到在網絡時代密切聯系群眾,才能鞏固執政基礎,廣大民眾才可能自願融入主流文化中去,社會才可能塑造政治共識與文化共識。同時,充分發揮網絡開放性的特點,讓持不同觀點的人們以及基於不同價值觀的人們從各自角度與立場出發通過網絡努力尋求未來的彼此理解乃至融合。
其次,現代社會凝聚社會共識需要倚重民主。有論者指出,我們寄希望於互聯網推進中國的民主發展,但是如果網絡只是一個意見場,只是一個相互謾罵、偏執狂成堆的地方的話,那網絡肯定擔當不起民主的重任。《信息時代三部曲:經濟、社會與文化》的作者曼紐爾爾卡斯特(ManuelCastells)認為,網絡時代作為一個全面民主的時代,民主不只是傳統所認為的那樣是對權力的限制和分割,而是要翻新傳統的形式,使民主成為人心凝聚和國家認同的強大基礎。當公民享有一系列允許他們希望民主參與並把民主參與視作一種權利的時候,民主才是名副其實的民主。從中國的現實來看,隻有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真正得到保障,執政黨才有可能真正凝聚民心,社會主義民主才能名副其實。因此,要進一步促進民主政治建設,凝聚民心,我們需要在黨內民主、基層民主等方面做出切實的努力。
再次,著力解決民生問題與dafabet888经典娱乐场,dafa888官网。受傳統文化的影響,中國普通老百姓對政府往往持敬畏與依靠心態。他們一方面害怕“官家”,盡量不與“官府”交往﹔另一方面,出了事情又呼喚“青天大老爺”式的清官來解決他們所遇到的所有問題。現在中國老百姓遇到的問題就是物價高、房價高、看病難、就業難、教育不公、分配不公以及貪污腐敗等等。可以說,這些問題是共識缺失時代的“共識”——是廣大民眾包括網民真正關心的。隻有這些問題解決好了,執政黨的執政能力才能真正體現出來,執政黨也才能得到普通百姓,包括網民的擁護。也隻有這些問題解決好了,共識才能凝聚,認同才能重構。
最后,重塑敬畏,從凝聚最基本的共識做起。基督徒、穆斯林、佛教徒的敬畏是建立在宗教信仰基礎上的。但是,當下的中國社會,作為最基本的社會共識——敬畏之心似乎嚴重缺失。伴隨經濟社會發展,原有價值觀和道德觀的權威性和公信力有所降低,新的適應時代要求的社會價值體系尚在建構之中,這使得許多人缺失信仰層面的敬畏之心。沒有敬畏之心,道德淪喪、行為失范、腐敗之風難以避免,更談不上形成共識,凝聚認同。重塑敬畏之心迫在眉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