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簡?畫
中央“八項規定”出台一個月來,改進會風成為熱門話題。從中央,習近平、李克強等政治局常委開會時要求,不挂會標、不鋪紅地毯、不設席卡、不擺鮮花、不念發言稿,直接切入主題,清新會風扑面而來﹔到地方,“文風”有所革新,就是“會風”也在改,如,大橋造好了,也不剪彩,靜悄悄地通了車﹔又如,一個重要的會議,隻開了55分鐘﹔百姓甚至說,由於會議改了自助餐,所以連周邊的賓館飯店生意也清淡了不少——這樣的新聞,令人有了一絲欣喜。
談到精髓和實質,我們改會風、改文風等等,面對的是多年的慣例和定則,這種慣常和定勢,其實是一種“文化積澱”,是一種“習慣勢力”,深植於某些地方的“官風”和“政風”之中,時已久矣,積習也甚深。所以,我們在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的過程中,不可能隻刮“一陣風”就能吹掉,幾個月就可以改變,還是要以務實的精神和“長期作戰”的韌勁,如此才能從“實質”上來一次改革。
正確的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老百姓常說,中央的“經”是部“好經”,“八項規定”也是如此,它貴在所“念”,貴在所為,貴在落實。因此,各地各部門在“念”這本“經”時,千萬別學歪嘴和尚“念歪經”。
連日來,筆者從各地媒體上發現,為把中央“八項規定”貫徹落實到實處,各地紛紛出台舉措:一時間,你有新八條,我有三十條﹔你限時發言8分鐘,我限時發言6分鐘﹔你開會不念稿子、不擺鮮花,我開會不設席卡、不挂會標﹔你有無會周,我有無會月﹔你下基層指導工作不上酒水,我來人接待不超過4個菜;你的會議報道不超400字,我的會議報道不超300字……改會風成了“一陣風”,形式主義竟然居了“上風”。甚至有的地方還出現了“人來風”,把過去已發表的稿子都給刪了,指鹿為馬,照本宣科式地“一刀切”。從某種角度而言,一刀切的限時限制做法,未必符合實際,對會議質量未必起到提高之效。
繁冗拖沓、套話連篇的會風已成為一種不正常的社會現象,也確實是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的一種表現。社會上各種反對文山會海的呼聲不絕於耳。中央“八項規定”端正文風會風的動機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但就限時發言來說,匯報材料字數和發言時間的長短應取決於議題的重要程度。如果真正是關系到國計民生的大事要事,匯報材料字數多一點,發言時間長一點又何妨呢?長會短開,短會少開,可開可不開的堅決不開,能合並的合並……當然是件好事情。但有的地方開會“一刀切”地不准挂會標,一時間,參會人員像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不知到哪個會場開會、開什麼會?為此,百姓怨聲載道地說“過緊日子”也不至於連個會標也不做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