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瑶
2022年06月29日09:24 来源:农民日报
感受到社会发展有不完善的地方就去改善它,发现哪里有薄弱的地方就去夯实它,看到哪里有光芒未到达的地方就去照亮它,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问题,一个时代的青年也有属于自己的使命和责任。
又是一年毕业季,四川凉山的彝族小伙苏正民6000多字的毕业论文致谢词在网上刷屏。“励志又善良”“心里有爱,眼里有光”“愿不忘初心”“好样的,加油”……他虽“坎坷崎岖”但“充满光亮和希望”的求学故事在一次次点赞和转发中层层传递,有人感佩落泪,有人反躬自省,有人重塑信心,也让dafabet888经典娱乐场,dafa888官网:的人开始认真思考和对待自己当下的生活:我们是不是可以再努力一点?我们是不是可以变成更好的自己?我们的人生是不是也可以更加精彩、更有意义?
大凉山,农村娃,家境贫寒,刻苦求学,接受资助,考上大学,回馈社会……这一个个螺旋般向上的词汇勾勒出苏正民脱胎换骨的成长历程。没有优渥的生活,没有颜值的加持,甚至也谈不上过人的天资与才华,他原本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乡村少年,像极了千千万万平凡的你我,甚至比我们的出身境遇还要差上许多。是什么支撑他与不讲理的命运正面硬刚?是什么让他即便生活吻之以痛却依然对世界报之以歌?
在他的致谢词里,并没有特别渲染苦难,更没有刻意树立自己“寒门贵子”的人设,他dafabet888经典娱乐场,dafa888官网:只是追忆并深深感谢。感谢当自己深陷生活困境感到迷惘、自卑,甚至想要放弃的时候,那一束束照亮自己人生的希望之光——“父亲始终是一束光,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支教老师们用点点荧光照亮了我那条狭窄崎岖的小路”,张俊兰记者“像一束光一样照进了我灰暗的人生”。
苏正民的语言平实谦逊,却有着不屈服于命运的志气骨气和勇于从挫折中奋起的豁达乐观。他出生于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大山深处,父亲因积劳成疾而早逝,家庭经济拮据,缺衣少食,上学要走两三个小时的山路,三年级才勉强听懂汉语……如果人生是场马拉松,他的起跑线落后于许多人,如果人生是场登山赛,他的出发点实在太低。面对这难度级拉满的人生开局,他没有怨天尤人灰心丧气,而是带着星星点点的希望之光,带着对小学课本里遥远的北京城、雄伟的天安门“多想去看看”的梦想,纵然跌跌撞撞也奋力前行永不言弃,就像母亲给他起的小名“石头”,勇敢坚强。
他的致谢词绝不只是把漂亮的文字写在稿纸上,而是一桩桩一件件写进他真实的生命里。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暴发时报名成为志愿者;家乡发生森林大火时第一时间投入到防火救援后勤保障志愿工作中;发起凉山儿童助学计划,成立凉山儿童助学专项基金;累计献血32次,签署器官遗体捐献协议……尤为让人感动的是,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他并未羞于提起寒酸的过往,急着与贫瘠落后的家乡做切割,而是选择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大凉山支教,去努力改变dafabet888经典娱乐场,dafa888官网:孩子的命运,“我可以,你们也可以,我来帮助你们”。从自卑走向豁达,从接受走向给予,他一直在用积极的行动向所有曾经收获的善意致谢,并回馈给世界dafabet888经典娱乐场,dafa888官网:的善意。
点点微光,聚而成炬,他终于把生活曾施加的苛责写成了动人诗篇,把自己活成也能照亮别人的那束光——或许这正是最打动我们的地方吧,走过风雨兼程,看过似锦繁华,他依然保有一颗纯粹热烈的赤子之心。
个人的命运悲欢与时代背景总是息息相关。苏正民的成长道路同样折射着这些年我们国家为彻底摆脱绝对贫困、为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让每个孩子都能公平获得人生出彩机会而做出的巨大努力、取得的巨大成就。西部大开发战略让他得以享受到来自大城市支教老师的优质教育,国家助学金和低保政策让他的求学之路不再有后顾之忧,新时代史诗般的脱贫攻坚战更是让家乡大凉山这块“最难啃的骨头”整体摆脱贫困……“从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到全面脱贫奔小康的历史性巨变,一路走来,我和我的家庭,正是这一巨变中的见证者和受益者。”
当然,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也没有绝对完美的时代。房价高、就业难、竞争激烈……当代青年的确面临着重重压力。由于城乡和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农村孩子向上攀登的路尤为艰辛。一段时间以来,“躺平”“佛系”“做咸鱼”成为网络上一些青年逃避现实、逃避责任,躲进“茧房”以“超脱”自诩的挡箭牌、安慰剂。事实上,我们大多数人有着比苏正民好得多的外部条件,当他整日思索的是“我还能为别人做些什么”并努力践行的时候,我们面对生活的不如意,又有什么理由那么轻易地投降认输?感受到社会发展有不完善的地方就去改善它,发现哪里有薄弱的地方就去夯实它,看到哪里有光芒未到达的地方就去照亮它,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问题,一个时代的青年也有属于自己的使命和责任。
即使我们身处昏暗,也可以向阳而生、逐光而行;当我们能够散发光芒,更应照亮世界、温暖他人。接受善意,传递善意,接续奋斗,播撒希望——这是苏正民的成长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像是耳畔温柔的提醒,也是心上重重的一击。
不是每个人都要成为苏正民,但每个人的人生之路上都一定有想要真心感谢的人。苏正民用青春和奋斗致谢了父母、老师、社会和祖国,我们叩问一下自己的内心,是否也拿得出这样“硬核”的致谢礼?这是苏正民给我们的又一个启迪,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拿出一份像样的答案。
相关专题 |
· 专题报道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