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4月01日15:53 来源:新华网
【烈士档案】陈曾吉,1930年5月出生,吉林延吉人。1950年在朝鲜战场牺牲。2014年3月,首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陈曾吉就在其中。2019年9月29日,退役军人事务部举行认亲仪式,陈曾吉烈士与亲人终于“相见”。
清明前夕,万物生长。
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里,苍松劲柏环绕,空气仍显清寒。牺牲时年仅20岁的志愿军烈士陈曾吉,就长眠于此。
作为2014年首批归国的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022”号棺椁中烈士陈曾吉的身份和亲属关系,3年前得以确认。
在异国他乡漂泊近70载后,英雄的故事也渐渐清晰。
那张黑白照片上,一个面容俊朗的青年,手握钢枪,英姿飒爽。
那是青春的样子。
“五爷爷亲手埋葬了大伯”
今年56岁的陈美善自打记事起,就知道自己有一个素未谋面的大伯叫陈曾吉,是一位牺牲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烈士。
“我是在郑州长大的,小时候放假总是会去延吉的奶奶家。”陈美善说,奶奶家里有一张大伯青年时期的照片,穿着军装端着枪很是英武。“每次看到照片,奶奶都会告诉我,说这是我大伯,他抗美援朝牺牲了。”
慢慢地,陈美善也从父亲口中,知道了大伯陈曾吉dafabet888经典娱乐场,dafa888官网:的故事。
1947年,时年17岁的陈曾吉离开家乡参军入伍。“我父亲说,大伯作战很勇敢,参加过解放战争很多大的战役,一直打到了海南岛。”陈美善回忆说,那张军装照,也是大伯在部队合影中特意抠出自己的部分,捎回了家中。
陈曾吉二弟媳金春今回忆说,当年陈家孩子多,家里很穷,衣食不周。“大伯哥小时候在村里很仁义,处处让着比他小的伙伴们。他长得英俊,是村里数一数二的好青年。”
然而,自从1949年收到陈曾吉从前线寄回来的最后一封信后,家里人就再也没有他的消息。
“当时我奶奶、父亲他们都不知道我大伯在哪里,什么时候能回来。最后是我五爷爷带回了我大伯的消息。”陈美善说。
陈美善的五爷爷,也就是大伯陈曾吉和父亲陈虎山的五叔,当时也同样作为志愿军战士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在负伤回国疗养时把消息捎了回来。
“当时大伯是侦察排的一个班长,在一次侦察中深入敌军控制区遭遇埋伏,整个小队都没了。跟着后续部队前进的五爷爷,在死人堆里看到了大伯的尸体,亲手把大伯掩埋了。”陈美善说。
在父亲几度哽咽的回忆中,陈美善把大伯牺牲的经过深深地刻在了脑海里,“我父亲还告诉我,当时我五爷爷掩埋大伯的时候,墓地里除了尸骨和军装,还有一个我大伯的印章,可以证明他的身份。”
然而,这枚证明身份的印章,直至近70年后,才出现在世人面前。陈家人,也足足等了近70年。
是兄弟也是战友
2014年3月,第一批载有437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的飞机降落沈阳桃仙国际机场。定居在郑州的陈虎山从新闻上听说了烈士归国的消息,心里“咯噔”了一下,泛起了涟漪。
事实上,陈曾吉烈士的遗骸就入殓在编号“022”的棺椁中,但由于信息不全,遗骸的身份一时间难以辨认。
陈美善不敢想,这么多年寻觅无果,她怕万一希望落空,只会给父亲徒增伤感。
陈虎山想过,也去找过。
得知陈曾吉牺牲后的一段时间里,入伍参军、找回兄长的遗骸,成了陈家余下三兄弟最大的心愿。
据陈美善回忆,当时她的父亲、叔伯都报名入伍,但二伯因为要照顾家里,最后只有父亲陈虎山和叔叔陈虎吉如愿参军。
既是兄弟,也是战友。陈虎山追随着陈曾吉的脚步,踏上了朝鲜战场。“但我父亲说,直到他跟着入朝作战的志愿军撤离时,也没找到掩埋大伯的地方,”陈美善说,“还有那枚五爷爷所说的印章。”
战争是残酷的,但陈虎山无疑是幸运的。“那个时候,我们陈家有7个人参加了抗美援朝,但只有我父亲和我五爷爷活着回来了。”陈美善说。
直至2019年清明节前夕,有关部门才从连续六批归国的数百位烈士遗骸、上千件烈士遗物中,找出24枚刻有个人名字的印章,并发动社会力量为魂归故里的烈士们寻亲。
陈曾吉的印章就在其中。随着印章一同出现的,还有这样一条烈士线索:陈曾吉,男,吉林延吉人,1930年5月出生,1950年牺牲,生前部队不详。
希望的火苗一下子旺了起来。在陈美善和父亲还没有看到这则信息的时候,一通来自吉林老家的电话,传来了大伯陈曾吉的遗骸已经回国的消息。
为了更准确地确认烈士的身份,当年8月,在郑州市金水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的陪同下,陈美善和父亲在郑州做了DNA信息采集。
没多久,对比分析的结果就出来了,确认22号棺椁里的遗骸和他们存在生物学亲缘关系。“那就是我的大伯陈曾吉。”陈美善说。
得知陈曾吉烈士遗骸归国,还能当面“认亲”,陈虎山激动不已。“我父亲当时都80多岁了,说什么都要亲自去。”陈美善说,父亲要把他的兄长、他的战友接回家。
夙愿已了 “青春”永在
2019年9月29日,陈美善陪着父亲来到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与其他5位烈士的遗属,在社会各界代表的共同见证下参加了认亲仪式。
在刻有19万抗美援朝烈士姓名的英名墙上,陈美善和父亲终于找到了陈曾吉的名字。
相别七十载,兄弟二人终于有机会以这种方式“再见”。身着志愿军军装的陈虎山挺起胸膛,向着英名墙立正敬礼,将一束花摆在墙下。
除了鲜花,陈虎山还特意带了一个绸缎包裹,里面包的是那张陈曾吉留给家人的唯一相片。
在兄长面前,穿上那件珍藏多年的志愿军军装,那一刻,泪水在陈虎山的眼眶里打转。
每思祖国金汤固,便忆英雄铁甲寒。正是无数像陈曾吉一样的志愿军战士,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祖国的安定与和平。
实际上,得知陈曾吉遗骸葬在沈阳,陈虎山就已经迫不及待地想来看看。没等到DNA验证,2019年7月1日,陈美善就提前陪同父亲来到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祭扫大伯陈曾吉。
“因为那天是大伯牺牲的日子,对于我大伯、我父亲以及我们家人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日子。”陈美善说。
时隔一年,2020年7月1日,陈美善再次陪着父亲前来祭扫。而此时的陈虎山已然罹患癌症,是想见兄长最后一面的愿望,支撑着他年迈又病重的躯体。
“回去后大概两个多月,我父亲就去世了。”陈美善说,“我父亲说过,能在有生之年看到我大伯回国,他的心愿已了。”
在陈美善这一辈中,有6人像他们父辈一样参军入伍。“我常跟自己的孩子讲我大伯的故事,就是希望能在潜移默化中,把这种精神传下去。”陈美善说。
如今,每逢清明或者7月1日前夕,陈美善都会从郑州前往沈阳祭扫大伯陈曾吉。“这么多年,终于把大伯盼回了家,我要替我父亲、我奶奶他们,看看他,守好他。”
而在距此数百公里外的吉林省延边的老屋里,烈士陈曾吉的照片一直挂在墙上,几十年来一尘不染。那张木框的黑白照片上,年轻的战士眼神坚定。
那年,他正青春。(记者李宇佳)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