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fabet888经典娱乐场,dafa888官网

图片
七一社区        注册

黔陶的“前世今生”

罗石香

2014年05月20日09:19   来源:贵州日报

原标题:黔陶的“前世今生”

窑工文贵平示范拉坯

黔陶乡老榜河畔,是贵阳市民钟爱的休闲去处

桐埜书屋一角

骑龙村家家户户种植香葱

初夏时节,位于贵阳市花溪区的黔陶布依族苗族乡,河水清澈、群山翠绿、鸟鸣蛙噪……

黔陶乡距贵阳市29公里,位于花溪区东南部,与龙里、惠水接壤,平均海拔1350米,总面积约75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人口1.03万,少数民族人口占45%。

贵阳人眼皮子底下这个人口仅万余的“迷你”乡,历史底蕴浓厚,出过名人,名胜遍地,曾经还是个出产贡茶、陶瓷业繁盛的商贸旺地。如今,“到黔陶去吃野生菌”,对于格外有心的贵阳人而言,不只是“尝鲜”,也意味着历史与现实的一次游历。

名人

黔陶“两周”,即周起渭、周钟瑄,是清代的能人,历史的名人。周起渭比周钟瑄大6岁,却是他的侄辈,名气更胜过叔叔。

周家本是“外地人”,明洪武二年,即1369年,其先祖随军入黔,“移民”贵阳。家道衰败后,移居花溪黔陶的骑龙村(原名桐埜),耕读持家,繁衍生息。

周起渭(1665—1714年),字渔璜,号桐埜,清初著名学者,诗人,被称为“黔中诗师”。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22岁的周起渭获贵州乡试第一。30岁时金榜题名,中三甲进士,被选入翰林院,在康熙皇帝身边工作,人称“周宫詹”。当过雍正的老师,参与过《皇舆表》、《康熙字典》、《渊鉴内涵》、《贵州通志》等书的编纂,可谓著作等身。

周起渭的《桐埜诗集》,清代有4种版本,意味着“一版再版”,发行量不错。

1714年,年仅49岁的周起渭英年早逝,葬于骑龙村摆桥山。据资料介绍,周起渭是个“工作狂”,常年过度操劳,又好嗜酒,用时下的话说,可能死于“过劳死”。

周起渭京城为官,身在京城,心系故土。重病临危之际,留下遗嘱:将京城寓所捐给乡亲作“贵州会馆”;捐毕生积蓄用于修葺幼年求学之地,并更名为“桐埜书屋”;恳求父兄修建由骑龙至青岩间之高车桥,在故乡骑龙设立义仓……

有关周起渭的轶事,代代相传。据传,刚成人的周起渭,一表人才又有文化,被附近一贾姓财主看上,想以女儿相许。周父满口答应,周起渭却不从,他认为容颜易老,财富易失,只有智慧永存。遂向父亲提出,要以对对联的方法找意中人,并抛出“桃李花开,一树胭脂一树粉”的上联。一位马姓姑娘对出“柑桔果熟,满枝翡翠满枝金”的下联,博得了周起渭认可,他庆幸找到了知音,不顾其家贫、跛脚,说服反对的父亲,义无反顾与马姑娘成亲。此后,周起渭中进士、入翰林院,飞黄腾达,始终对妻子不离不弃,恩爱有佳。

数百年后的今天,人们迷恋外表、盲目追星,“外貌协会”队伍不断扩大,若周起渭有知,不知会作何感想。

周钟瑄(1671—1763),字宣子,清康熙三十五年举人。从1714年起,辗转福建、台湾、dafabet888经典娱乐场,dafa888官网、湖北等地为官30载。以治理台湾诸罗县(今嘉义)功劳最大,建学馆、修城隍、开沟渠、筑塘堰……dafabet888经典娱乐场,dafa888官网感其德,称所修设施为“周公堰”、“周公祠”。同时,他也喜欢著书立说,著有《读史摘要》、《劝惩录》、《退云斋诗集》等。

与周起渭英年早逝不同,周钟瑄以92岁高龄寿终正寝,葬于骑龙村公鸡坡。

逝者如斯,精神永存。“两周”作为当地人的典范,他们的为人、精神,被后人津津乐道。他们生活、学习过的地方甚至墓地,成了后人瞻仰、祭拜的圣地。

名胜

在骑龙村,“桐埜书屋”牌子,用箭头标识着方向,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桐埜书屋”的前身是一个寺院,叫龙标寺,是周起渭少年时代读书学习的地方,后遵周起渭遗嘱修葺后,更名“桐埜书屋”。

岁月蹉跎,书屋历经沧桑。因多种因素和时代变迁,原书屋破败不堪,1985年就近选址重修,1992年被列为市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正式对外开放。2013年,当地政府部门又筹资进行了修葺。如今,书屋坐东向西,木屋青瓦红漆,有朝门、影壁、正房、厢房、草亭,还有荷花池等。

书屋的前方有慧泉一眼,水质清澈,长流不息。

据传,周起渭幼时,顽皮鲁钝,不事功读,被师惩戒,竟跳潭以挟,晕迷过去。事后勤奋好学,过目成诵。世人称颂其聪慧,将此泉更名为慧泉。

眼下,负责看守书屋的63岁的周成良,据说是周起渭的第18代孙。据他介绍,有关周起渭的文物,共计32件,其奶奶全部交给了政府。周姓在骑龙村是大姓,人口占4成左右。周家后人,多以耕种为生,少有读书人。周成良上学的60年代初期,生活困难,学业仅维持了两年。

让后人养成好学勤学之风,也许是周起渭倾毕生积蓄修葺书屋的良苦用心。用“两周”好学精神鼓舞激励后人,可能是政府部门重建、一再修葺书屋用意之一。

除桐埜书屋外,位于摆桥山的周渔璜墓,已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后人祭拜的首选之地。

此外,黔陶乡境内值得开发和挖掘的古迹,还有位于关口村的摆茶营盘遗址、骑龙村的骑龙营盘遗址、黔陶村的爬坡窑址、河西村的河西新(老)桥等等。

“繁红如雨绿成堆”,这是300多年前,周起渭对故乡的描绘。今天,黔陶的自然风景仍然美不胜收,是尚未开发的旅游“处女地”。

马场河、老榜河穿境而过,河边丛林茂盛,河水清澈,小溪如同毛细血管,遍布各村;境内75平方公里的面积,森林面积近4700公顷,森林覆盖率超过60%。

在老榜河、马场河两岸,游泳、烧烤、娱乐、垂钓……如同置身世外桃源、天然氧吧。

黔陶村老榜河组,是一个30多户人家的布依族自然寨,依偎着老榜河。2013年,老榜河组被选为“美丽乡村·四在农家”市级示范点,交通得到改善,入户路面得到硬化,寨内修起了广场、篮球场,村民的住房按统一风格美化,寨内到处有垃圾筒,村民生活环境大为改观。

村民罗德洪就住在河边,门口的稀泥巴地,被铺上青石板,成了广场。罗德洪就势开起了农家乐。非常有趣的是,罗德洪家的农家乐竟没有菜谱,旅客看菜下单。不同的季节,罗德洪采摘不同的山野菜供游客选用。

鬼架桥位于谷洒村境内,距乡政府7公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两深山之间,横亘一座天然石桥,桥下是300多米的绝壁峡谷,登桥而望,心惊胆战,有“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之雄伟。桥的左侧,有一道如同刀削斧劈的绝壁夹岩,有40多米高的坳口。景区高山林立,河水清澈如镜,植被郁郁葱葱,集险、峻、幽于一体,具奇、秀、美于一身。

位于关口村干坝寨的腊汤洞、赵司村花山洞等景点,虽然名气尚不大,但环境清静,受到众多背包客的青睐……

名产

黔陶,顾名思义,就是黔中之陶的意思。

《贵阳府志》记载,明代期间,此地本叫鼎罐厂,清嘉庆年间盛产土陶罐、土陶碗。民国期间,贵阳县县长郑先兴到此办厂,改名“黔陶”。

据传,那时土陶作坊遍地,家家以陶瓷产业为生,以上世纪30年代为盛。成群的马帮,将黔陶“窑货”运送到全省各地,其制作规模盛况空前,产品畅销全省,陶瓷贸易繁华。

随着人们生活改善,众多精美的瓷器进入农村,替代了土陶产品,土陶作坊也从兴旺走向衰落,窑工也所剩无几。

现在,54岁的文贵平,继承父辈衣钵,是少数仅存并坚持传承土陶产业的窑工之一。他记得,以前的黔陶相当热闹,不仅出产人们日常用的土碗等陶器,贵阳市民用的电炉盘、固定电线的瓷卡、联结保险丝的瓷座等产品,都产自黔陶。那时,位于黔陶的贵阳陶瓷厂“日子好过”。

记者伸手摸了一下文贵平堆在院子的陶瓷土,细如面粉,软如年糕。他给记者演示拉坯手艺,一坨乳白色的陶泥,经他一番揉搓,在拉坯机上转圈、成型,一支烟的功夫,就做成了一个小罐模型。

文贵平和老伴一起,偶尔接点订单业务。眼下他正在加工一批“凉阴罐”(装骨灰用),产品经陶土晒干、粉碎筛滤、拉胚、晾干、上釉、入窑烧制等10余道工序,每批烧制60个,加上其它小件,产值仅数千元,生产时间则要3个月左右。“只能赚点工钱。”文贵平说,“不久这个行当可能会消失,手艺会失传”。

黔陶不仅产陶瓷,还出贡茶,名为赵司贡茶。

走在黔陶、马场、赵司和骑龙的山坡上,田坎边,上百年的古茶树随处可见,可以想象,茶业曾在此盛极一时。

1701年,任翰林侍读学士时,靠着“近水楼台”,周起渭将赵司茶叶献给康熙品尝,康熙饮后赞:“品尝周公赵司茶,皇宫内外十里香。”赵司茶因此名声大振,成为贡茶。

如果茶叶没有一流品质,即使周起渭抓住了“献茶”机会,舌尖“刁钻”的康熙皇帝,估计不会轻易“点赞”。

皇帝没了,黔陶茶园荒芜,茶产业也衰退了。

茶园里,杂树杂草丛生,淹没了茶树。2000年统计,黔陶乡境内荒芜的老茶园近3000亩。

2007年,冉向阳来到黔陶,承包了1000亩荒芜茶园,办起了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科研和茶文化推广”于一体的茶叶公司。

7年来,冉向阳赚的钱又投入了茶园,尚无盈利,但他坚信贡茶的发展前景。

“产茶的地方很多,但茶与文化能有机结合的,赵司贡茶首屈一指。”冉向阳说。

目前,黔陶乡已有两家茶企入驻,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带动周边农户发展茶产业。也许,不久的将来,贡茶这个历史“名牌”能重新焕发生机,茶产业将会东山再起。

从黔陶村进入骑龙村,一股浓烈的葱香扑鼻而来,路旁、屋前、河岸、溪边,人们忙着择葱、洗葱、捆葱……

骑龙村2组37岁的汪有成,家有4亩地,全部种植香葱。市场行情好时,每亩香葱产值可上万元,一年可种植两批以上。最近外地客商坐地收购,经冷藏销往外省,产地每公斤售价4.4元左右。“只要行情好,种葱确实划算。”汪有成说。

3组周成良家里6亩地,也以种植香葱为主。他介绍,骑龙村民种植香葱,只施牛粪、鸡粪等农家肥,种出的香葱香味浓,品质好。

据了解,骑龙村家家户户种植香葱,多则10亩左右,少则亩把地,产业已拓展到赵司、马场村等村寨。一年四季有香葱上市,产品以“黔山”品牌,走出贵阳,销往两广、湖南等地。

除香葱产业外,黔陶乡依托历史文化、区位以及生态优势,着力打造生态旅游示范乡。目前,在老榜河、马场河赵司段沿线,已有农家乐、休闲山庄30余家。

漫山遍野的野生菌,是老天馈赠黔陶的“厚礼”。黔陶的饭馆、农家乐、休闲山庄,家家户户的冰柜里,都冷藏着各种野生菌,据说从上一年野生菌大量上市时开始贮存,要卖到来年“接鲜”。记者在乡政府食堂尝到了“松菌”,颜色淡紫,虽冰冻已久,但口感依然滑、嫩、鲜。

黔陶山上生长着松菌、紫花菌、青甫菌、黄丝菌等20多个品种,夏、秋两季,村民采摘销售,食客购买,饭馆收购,形成了独特的“食菌链”。

“到黔陶去吃野生菌”,对于格外有心的贵阳人而言,不只是“尝鲜”,也意味着历史与现实的一次游历。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
相关专题
· 地方要闻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