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深化改革元年的起跑线上,如何破除思想观念上的障碍,抓住用好深化改革新机遇,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全国人大代表、中共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日前接受了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专访。
罗志军说,未来10年是江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关键意义的阶段,无论是从有效应对宏观环境的复杂变化,还是从江苏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未来趋势来看,都必须把改革作为全省发展的头等大事,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作为推进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一招”。
从兴办乡镇企业到发展民营经济,从创办开发园区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从城乡发展一体化探索到创新驱动实践,较早开始市场取向改革探索的江苏,在许多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罗志军说,江苏是全国改革开放的生动缩影。过去江苏正是抓住用好每一次改革开放的重大机遇,才迎来了一轮又一轮重大发展。
2012年,江苏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2013年提升到1.2万多美元。按照世界银行标准,这表明江苏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从中等收入发展阶段迈进中等富裕发展阶段。
罗志军说,进入发展新阶段的江苏,拥有良好基础和独特优势,但也面临不少新矛盾和新问题。持续发展本身就是一大难点,基数越大,增速的保持难度就越大。此外,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强化、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够强、缩小城乡区域差距任务艰巨、社会管理面临诸多难题等问题也亟需破解。
“改革是挑战,也是机遇。”罗志军认为,解决这些突出问题,根本的是要通过改革创新,走出转型发展新路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新一轮改革的窗口期,必将释放更大的制度红利和发展潜力。
罗志军介绍,目前,江苏13个省辖市都明确了改革试点的平台和先行探索的任务。江苏将抓住用好这些改革载体和平台,做大改革文章,叠加创新功能,形成dafabet888经典娱乐场,dafa888官网:制度性成果,打造具有江苏特色的改革品牌。
改革进入深水区,复杂性、艰巨性前所未有,江苏如何突破?罗志军表示,江苏将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带动其他方面的改革,重点加强五方面的改革探索:一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这一核心问题,培育“强市场”的新优势,赋予政府职能以新内涵,形成两者正向叠加效应;二是构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长效机制,使创新驱动成为江苏发展的强大引擎和最鲜明特征;三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快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四是创新社会治理,打造现代化的社会治理体系;五是建立以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评价体系和领导干部任期环境质量考核制度为重点的系统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以刚性约束促进绿色发展、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法制化轨道。
在此前的改革开放过程中,江苏苏南板块充分利用改革开放优势,在全面小康的基础上率先探索基本实现现代化新路,发展上始终先行一步,苏中板块紧随其后,苏北地区发展相对滞后。和国内许多省份一样,江苏也面临区域协调发展的问题。如何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对此,罗志军说,江苏近年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苏北发展的重大政策措施,苏北发展已进入快车道,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连续8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来自江苏省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苏北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省2.9个百分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高于全省3.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于全省3个百分点。
罗志军说,下一步,在继续增加财政投入,调动社会资本,加大苏北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还将探索区域之间利益共享的长效合作机制,推动区域合作由产业合作向科技金融合作提升,由经济领域合作为主向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拓展,全面提升江苏南北区域合作层次和水平。
江苏进出口规模居全国第二,占全国比重达13.2%。近年来,受大环境影响,外向型经济受到冲击。2013年,江苏进出口总额为5508.4亿美元,仅比上年增长0.5%,增幅回落1个百分点。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变得日益迫切。
罗志军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在深化改革的同时,对实施新一轮对外开放作出了重大部署与布局,提出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依托长江建设中国经济新支撑带等战略。这为江苏提供了改革和开放的双重机遇。
罗志军介绍,为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系,增强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江苏将重点围绕企业国际化、城市国际化、人才国际化“三个国际化”,积极探索改革外商投资模式、外经贸体制、高层次人才引进方式,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
罗志军说,开放也是对改革的一种倒逼。江苏将积极学习和汲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经验,支持各级各类开发园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出口加工区结合自身特点,在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为企业创造符合国际惯例的市场环境等方面先行先试、率先突破。
在新一轮改革机遇面前,江苏希望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江苏特点的改革开放之路,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继续走在前列。罗志军说:“没有改革开放的领先,就没有江苏发展的率先。必须坚决破除头脑里的‘深水区’,把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新华网南京3月5日电 “中国网事”记者冯诚 郭奔胜 朱国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