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現象類試題是國家公務員面試的重中之重,歷來受到面試命題人員的重視。從題量分析,考生能夠做好社會現象題,對綜合分析題的掌握就完成了一半﹔如果從答題思路,思維模式來看,能夠做好社會現象題,對綜合分析題的解題思維基本上就掌握了。因此,中公教育專家建議,考生在學習社會現象題的解題技巧的時候,一定要結合自身實際,掌握有效的解題思路,並能夠在實際的練習中熟練使用。這樣,考生就能夠在公務員考試面試中,應對綜合分析題,無往而不勝。
總體上,此類問題可以遵循“是什麼”、“為什麼”和“怎麼辦”這個思路來組織答案。在應答社會現象類綜合分析題的時候,考生要靈活使用這個答題思路。結合社會現象類試題的考查特點,中公教育專家將社會現象類試題分成三種:一是正面積極型,二是爭議型,三是負面消極型。不同類型的社會現象評價和對策是有所區別的,因而具體的答題思路也是有一定區別的:
社會現象類試題解題技巧之“三步走”戰略
類型 |
第一步 |
第二步 |
第三步 |
正面積極型 |
破題表態 |
分析論証(背景原因、積極影響、展望、建議) |
拔高升華 |
爭議型 |
破題表態 |
分析論証(背景原因、正反論証、提出對策) |
拔高升華 |
負面消極型 |
破題表態 |
分析論証(背景原因、不利影響、提出對策) |
拔高升華 |
所謂破題表態就是自己對某一社會現象的一個基本認識和評價,這是考生答題的出發點,中.公教育專家認為,破題關鍵在於能夠把握自己的身份定位,站在一個適當的角度思考問題,做出價值判斷,表明自己的態度﹔分析論証部分,就是要調動我們所擁有的儲備,將我們做出判斷的原因闡述清楚,這一部分是我們“三步走”戰略中最重要的區別所在,不同性質的社會現象要具體分析﹔拔高升華部分,通常是需要結合自己的思考,將題目的回答提升到一個高度,不拘泥於題目,體現出自己的獨到見地,而不是假大空的套話。考生以上述方式具體答題的時候,就能夠避免陷入模式化的怪圈而不能自拔。
以2011年2月25日上午國稅系統面試真題(面試單位:北京國稅、天津國稅)為例:
現在流行國學熱,不少學校讓小學生學三字經、弟子規等國學經典,並要將國學作為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對此,談談你的看法。
【參考答案】
(破題表態)不少學校讓傳統國學重新進入中小學教育,這是非常有益的。
(分析論証)第一,傳統國學進入中小學教育有益於繼承和發揚中國的傳統文化﹔第二,國學經典中有很多值得青少年學習的文化精髓,這不僅可以讓學生體會到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還有助於學生塑造健康的人格﹔第三,這也符合我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建設要求,在當今多元化的時代,傳統文化對學生抵御不良思潮、培育民族認同感、自豪感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第四,此舉還能彌補當前教育制度重分數而輕素質的不足,做到真正的“育人”,間接推動我國文化軟實力的提升。
當然,我們也要理智地看待這一現象可能帶來的影響:第一,小學生了解能力有限,知識儲備不足,單靠死記硬背對吸取古典精華的實質作用不大﹔第二,當前的教育體制使得學生能夠有較多時間學習傳統文化經典的可操作性不強﹔第三,部分不良商家受利益驅動,炒作國學熱,使學習成本上升。
(拔高提升)我認為,學校提倡小學生學習國學經典要取其精華,擇優棄劣,不能一味強調死記硬背,應根據學生的年齡和認識水平,給予適當點撥,讓其明白基本意思,這樣才能記得牢,才能化為己用。隻有注意到學生成長的適應性及學習效果,才能使“國學熱”在學校教育中真正達到預期的效果。也隻有這樣才能使傳統國學,借教育之力,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建設,為傳承傳統文化貢獻應有之力量。
通過例題的示范,考生可以看到:盡管我們嚴格依照了“三步走”的解題戰略,但是並不是模式化答題。這就是該“三步走”解題技巧的妙用之處。隻要我們從題目本身出發,結合“三步走”戰略,將自己對現象本身的價值判斷、理由、建議有效的組織起來,就一定能夠有效地解決社會現象類綜合分析題。
來源:中公教育
dafabet888经典娱乐场,dafa888官网日報社概況 | 關於dafabet888经典娱乐场,dafa888官网網 | 報社招聘 | 招聘英才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務 | 網站聲明 | 網站律師 | 呼叫中心 | ENGLISH
鏡像:日本 教育網 科技網 呼叫熱線 4008-100-300 服務郵箱 kf@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833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証1012006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証B2-20100025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証0104065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証(廣媒)字第172號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証 京網文[2014]2108-308號 | 互聯網出版許可証(京)字039號 | 京ICP証000006號 | 京公網安備11000002000008號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8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