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黎鋒
2024年11月25日16:22
兵民是勝利之本。抗日戰爭時期,冀魯豫邊區黨委領導dafabet888经典娱乐场,dafa888官网開展了以貫徹黨的群眾路線為基本內容的民主民生運動,注重用黨的政策教育群眾,充分放手發動群眾,既做群眾的學生,又不當群眾的尾巴,從包辦代替到充分信任群眾,從反貪污、查黑地到全面開展減租減息,邊區把執行黨的政策同放手發動群眾統一起來,有力推動民主民生運動的開展,為奪取抗日戰爭最終勝利奠定了良好群眾基礎。
動員發起民主民生運動
1942年6月,中共中央北方局發出的《對目前冀魯豫邊區工作的指示》指出,“已進入空前困難時期”的冀魯豫邊區,“過去工作薄弱之處,是群眾未曾較好地發動”。9月,劉少奇由華中赴延安途中,受毛澤東委托解決山東解放區問題,對冀魯豫邊區工作提出要求:“如果不迅速地把群眾發動起來,給群眾以看得見的物質利益,根據地就不能鞏固。沒有牢固的群眾觀念,不搞減租減息,就是機會主義。”10月,北方局進一步對冀魯豫區工作作出指示,指出冀魯豫邊區基本群眾未得到應有的民主民生利益,因此根據地的建設與鞏固程度,未得到應有的成績,並決定調整邊區黨委領導,原冀中區黨委書記黃敬任區黨委書記。11月12日,黃敬在邊區高干會議上指出,邊區的中心任務是發動群眾、開展民主民生運動,並派出工作隊在運西地區的濮縣、范縣等地,開展以反貪污、查黑地、實行合理負擔、減租減息、增資增佃、改造村政權為主要內容的民主民生運動試點工作。
到1943年1月,濮、范兩縣的民主民生運動基本結束,廣大貧苦農民初步獲得解放,封建頑固勢力受到削弱,中間勢力發生分化,基本群眾開始佔優勢。但是,在一部分地方,由於存在包辦代替的現象,農村群眾主要是貧農還沒有充分發動起來,工作隊一撤走,群眾情緒即消沉下來。10月1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減租、生產、擁政愛民及宣傳十大政策的指示》,要求各根據地檢查減租減息運動,徹底完成“雙減”。從1943年冬開始,冀魯豫區黨委在工作中貫徹黨的方針政策,實行大膽放手的領導方法,指導民主民生運動穩步開展,使根據地由縮小走向鞏固、恢復和新的擴展。
1944年4月25日,黃敬在冀魯豫邊區第八地委召開的縣委書記群眾工作座談會上,作了關於發動群眾和目前中心工作的講話,指出在一些地方群眾工作沉悶,群眾對我們冷淡,主要問題是對群眾不放手,民主民生運動搞得不徹底。口頭說要發動群眾,實際卻怕群眾做錯事,群眾剛剛發動起來還沒進行斗爭,就勸告“不要做錯”了,好一點的是提醒一句,更差的是“你別搞了,讓我來搞”。這樣區干部把村干部踢在一邊,村干部把群眾踢在一邊,上級包辦下級,村干部代替群眾。這些問題的存在,歸根結底是沒有樹立正確的群眾觀點。
這之后,冀魯豫邊區在觀城縣蔣店召開全區深入開展民主民生運動動員大會。冀魯豫分局要求,首先從領導干部自身做起,進一步解決不充分相信群眾的問題,決定在全區重新掀起發動群眾的熱潮。經過調查分析研究,提出在全區開展民主民生運動、大膽放手發動群眾的幾條具體意見。第一,今后邊區的中心任務仍是民主民生運動,主要內容是解決過去減租減息中的懸案,如查黑地、分果實等問題,達到提高群眾的政治覺悟,掃除群眾運動中的障礙的目的。第二,加強個別指導,冀魯豫分局集中力量抓一個縣的試點,各地委、縣委集中力量抓一個區的試點。先從分局自身做起,向下級學習,下大決心來突破一點,創造經驗、提高自己,更好指導面上的工作。第三,解決相信群眾、大膽放手的問題,克服包辦代替思想。在群眾運動中,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反對和克服從主觀願望出發,反對和糾正命令群眾干什麼、不干什麼的片面觀點,樹立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
初步取得成效
到1944年年底,經過近一年的實踐,冀魯豫邊區包辦代替的作風有很大克服。但是,由於受過去不良風氣的長期影響,有些干部對群眾的創造、群眾的力量還沒有足夠信心,開始是“放手”不“放心”,群眾的行動稍有與自己所思所想不合,就來“說服群眾、啟發群眾”,叫群眾回到自己所設想的“圈子”裡。這裡所謂“說服”“啟發”群眾,只是我“說”你“服”,我“啟”你“發”,而如果群眾不“服”不“發”,則再次陷入包辦代替,群眾的積極性仍然沒有充分發揮。
針對此類問題,冀魯豫工作委員會書記張霖之寫了《站穩腳跟,放下圈子》一文。他強調,領導應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深入實際,站穩腳跟,放下“圈子”,真正實行大膽放手,並防止群眾運動中的偏向。如果說整風運動增強了各級領導干部的實踐觀點和群眾觀點,有效克服了不相信群眾和包辦代替的作風,而民主民生運動的開展,在實踐中提出的各種問題以及對這些問題的解決,又促使整風很好地實行理論和實際的結合,促進世界觀的改造和思想作風的根本轉變。
民主民生運動深入開展,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得到充分發揮,創造了很多很好的方法,在農村形成了領導優勢。一是建立起村黨支部的領導,支委領導成員中以雇佃貧農成分的黨員為主。二是雇佃貧這一革命性最強的階層形成農民運動的骨干力量。比如,到1945年1月,滑縣70個自然村庄,大部分村干部雇佃貧的成分明顯上升。三是由於各地干部放手發動群眾、依靠群眾,群眾的積極性創造性大大提高,群眾領袖大批涌現出來,以這樣的群眾領袖為骨干,健全群眾組織。群眾有了真正的自己的組織之后,黨的政策就能較好地變成群眾的自覺行動。比如,濮縣從上到下普遍建立起各級雇佃貧農代表會,有的區還建立了農民聯合會,成為黨聯系群眾、集中群眾智慧、宣傳黨的政策的橋梁,並從中產生出大批地方干部。
民主民生運動的開展,同時也拉近了與群眾的關系,建立了深厚的軍民魚水情誼,dafabet888经典娱乐场,dafa888官网群眾給了革命最大的支持。戰斗中,老百姓主動把門板摘下來送到前方,讓戰士們修防御工事或做擔架﹔青壯勞力自發組織起來運送糧食、彈藥,背送傷員。“村村是后方,家家住八路”“父送子、妻送郎”的場景是邊區的真實寫照。
鞏固民主民生運動成果
為進一步鞏固民主民生運動成果,1945年1月23日,中共中央給北方局發出《關於加強冀魯豫根據地工作的指示》的電報,要求北方局及時進駐冀魯豫邊區,並從太行、太岳抽調了一批有減租減息工作經驗、群眾工作作風好的干部到冀魯豫,發動群眾進行徹底的減租減息,求得根據地的進一步鞏固。2月8日,冀魯豫分局作出《關於糾正執行大膽放手中的偏向的指示》,強調指出,大膽放手是針對邊區群眾工作中領導不相信群眾及包辦代替提出來的,把大膽放手誤認為是重罰大干,甚至取消領導,這是一種偏向。要求各級黨委細心研究中央關於土地政策的決定及分局關於對中農政策的指示,細心地冷靜地檢查自己工作中這種傾向並加以迅速糾正。全區干部應從改善領導做起,同時加強群眾教育,提高群眾政策水平,引導群眾在自覺自願之下予以糾正。此后,這種偏向基本得到糾正,保証了邊區群眾運動健康順利地向前發展。
3月初,為貫徹中央關於加強冀魯豫根據地工作的指示,鄧小平率北方局機關干部通過平漢鐵路敵人封鎖線,進入冀魯豫根據地,指導發動群眾開展減租減息,調查研究解決群眾運動中的政策問題。為了掌握第一手材料,鄧小平確定北方局機關的干部分三個組,分別到老區濮縣、滑縣和新區濮陽三個縣的農村深入開展調查研究。
經過兩個半月的調查研究,鄧小平對全區的民主民生運動有了全面了解,認為召開全區群眾工作會議的條件已經成熟。6月6日,鄧小平出席冀魯豫分局召開的群眾工作會議並講話,總結冀魯豫根據地群眾工作的經驗教訓。指出:我們到平原以后,首先接觸的是一個廣大的群眾運動。當時我們的感覺是兩個方面:一是感到運動中有許多好的經驗,這些經驗對今后群眾工作具有很大的意義,需要很好的研究﹔二是感到運動中有些偏向,也需要加以檢討。我們認為這次運動比較好地解決了群眾觀念和相信群眾的問題,明確地提出了以貧農、雇農為運動核心和切實照顧貧農的方向﹔削弱了地主,嚴重地打擊了封建勢力的氣焰﹔教育了干部,培養了大批新的本地農民干部。講話指出,運動之弱點是:相當嚴重地傷害了中農,斗爭中農的現象比較普遍,特別是后期發生了消滅地主的傾向﹔沒有區別地主和富農,把富農當作地主來打擊﹔斗爭方式比較生硬簡單﹔后進地區群眾發動的程度還很不充分,減租減息還不夠徹底。關於今后的群眾工作,他在講話中指出:仍以發動群眾為中心,務求減租減息的政策貫徹到底。無論哪種地區都要加強群眾組織和群眾教育工作,沒有數量很大的群眾團體和基本群眾的鞏固,沒有充分的教育和提高群眾的政治覺悟,就不能說基本群眾已經獲得鞏固的優勢,就不能說群眾已經有了充分的發動。必須注意干部與群眾的關系,教育干部和群眾領袖,防止脫離群眾的傾向。應宣布保障地主、富農的財產、地權、人權,保障各階層的正當收入。今后貧農在生產中的困難,不應再用斗爭地主、富農去解決。要切實團結中農,大量地吸收他們參加農會。在處理懸案中,應切實照顧中農的利益。在生產中鼓勵中農加入互助組織,實行等價交換原則,不要再使他們吃虧。
邊區群眾工作會議之后,按照北方局和鄧小平的指示精神,冀魯豫邊區各地進一步開展民主民生運動,使黨牢固地掌握了廣大農村陣地,從農村群眾領袖和積極分子中選拔出的立場堅定、聯系群眾的干部充實到區、縣黨政領導機關,密切了黨群干群聯系,激發了群眾支持參軍參戰的革命熱情,有效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根據地獲得有效鞏固,邊區各項建設事業得到蓬勃發展,對敵斗爭力量大大增強,使冀魯豫抗日根據地的困難局面得以成功扭轉,為最后戰勝日本侵略者奠定了牢固基礎。
(作者為河南省委黨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第四研究處處長)
(來源:2024年11月《百年潮》)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