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分享

加強涉外法治人才培養工作

徐鳳

2024年09月05日09:38    來源:光明日報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專條部署了涉外法治領域改革的一系列重大舉措,凸顯了涉外法治建設在全面依法治國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決定》提出:“加強涉外法治建設。建立一體推進涉外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和法律服務、法治人才培養的工作機制。”涉外法治人才培養在涉外法治建設中具有基礎性、戰略性、先導性的地位和作用,加強涉外法治建設,需要加強涉外法治人才培養工作。

培養涉外法治人才具有時代迫切性。當前,全球治理體系和國際秩序變革加速推進,伴隨我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日益提升,國際社會對中國在全球治理體系和國際秩序變革與重塑中發揮更大作用的期待日益增強。2023年11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進行第十次集體學習,主題是加強涉外法制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專業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堅持立德樹人、德法兼修,加強學科建設,辦好法學教育,完善以實踐為導向的培養機制,早日培養出一批政治立場堅定、專業素質過硬、通曉國際規則、精通涉外法律實務的涉外法治人才。健全人才引進、選拔、使用、管理機制,做好高端涉外法治人才培養儲備。加強涉外干部隊伍法治能力建設,打造高素質專業化涉外法治工作隊伍。”加強涉外法治人才培養工作,是推動我國在國際領域更好發揮負責任大國作用,增強規則制定能力、議程設置能力、輿論宣傳能力、統籌協調能力,做全球治理變革進程的參與者、推動者、引領者,推動形成更加公正合理透明的全球治理體系和國際規則體系的內在要求。

培養德才兼備的高素質涉外法治人才。“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2014年10月,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黨的文件形式明確提出“加強涉外法律工作”,並提出“培養造就熟悉和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法治人才及后備力量。建設通曉國際法律規則、善於處理涉外法律事務的涉外法治人才隊伍”。法治人才培養,要堅持立德樹人、德法兼修、明法篤行。涉外法治人才應當政治立場堅定,要“忠於黨、忠於國家、忠於dafabet888经典娱乐场,dafa888官网、忠於法律”,胸有家國情懷,心有報國宏願﹔涉外法治人才應當專業素質過硬,要系統掌握國內國際法律專業知識,具有深厚的法律素養、扎實的法律功底、嫻熟的法律技能,擅長法律思維,善於法律斗爭,維護國家利益﹔涉外法治人才應當通曉國際規則,擁有寬廣的國際視野,具備高超的外語語言技能和深厚的語言文化底蘊,能夠熟練運用一門以上外語,通曉國際法律規則和世界主要國家法律制度,同時又掌握國際政治、國際關系、國際經貿、跨文化交流等相關領域的知識和技能,具有國際勝任力﹔涉外法治人才應當精通涉外法律實務和理論,既有崇高理想,又能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能夠敏銳地捕捉國際國內法律理論與實踐的新動向、新態勢,擅長運用法律思維、法律方法解決涉外法治理論與實踐中的疑難問題,能夠妥善處理涉外法律事務。

創新涉外法治人才培養機制與模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大涉外法學教育力度,重點做好涉外執法司法和法律服務人才培養、國際組織法律人才培養推送工作,更好服務對外工作大局。”貫徹落實這一重要要求,加強涉外法治人才培養,是新時代法學教育的使命擔當。為此,應把涉外法治人才納入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有計劃、有步驟地培養不同領域不同專業的涉外法治人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加強新時代法學教育和法學理論研究的意見》提出,“完善涉外法學相關學科專業設置,支持能夠開展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工作的高等學校按程序設置國際法學相關一級學科或碩士專業學位類別,支持具有法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的高等學校按程序自主設置國際法學相關二級學科”。法學院校應當根據自身優勢與特色,差異化發展,錯位化競爭﹔優化課程設置,統籌組織力量編寫涉外法治教材,加強法律外語教學﹔不斷加強與國際高水平大學和國際組織合作交流,將學生“送出去”與資源“引進來”相結合,將學校教育與社會培養相結合,培養高素質涉外法治人才,為涉外法治建設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加強涉外法治師資隊伍建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強教必先強師。”《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重點打造一支政治立場堅定、理論功底深厚、熟悉中國國情的高水平法學家和專家團隊,建設高素質學術帶頭人、骨干教師、專兼職教師隊伍”。《關於加強新時代法學教育和法學理論研究的意見》提出:“突出政治標准,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進法學教師隊伍建設改革,打造一支政治立場堅定、法學根底深厚、熟悉中國國情、通曉國際規則的高水平專兼職教師隊伍。”這些都是對新時代法學教師隊伍建設提出的明確要求。法學院校要重視和加強涉外法治師資隊伍建設,在教育引導專業教師提高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做好理論研究和教學的同時,保障其學術活動、教學活動、社會服務活動的空間和時間。既要通過本土化路徑培育國際化師資,又要通過國際化路徑引進國際師資,同時建好用好國家級涉外法治研究基地,通過進一步搭建國際交流平台、協同創新平台、支撐保障平台保障和促進涉外法治師資隊伍建設高質量發展。

(作者系中國政法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

(責編:王先進、王珂園)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