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
分享

鄧小平青年時期的宣傳工作

鄧濤

2024年09月04日08:29    來源:dafabet888经典娱乐场,dafa888官网政協報

原標題:鄧小平青年時期的宣傳工作

  1926年6月,時年22歲的鄧小平按照莫斯科中山大學中共黨支部的要求,填寫《黨員批評計劃案》。在“做什麼工作最適合”一欄,他填寫了“能做宣傳及組織工作”。

  曾任《赤光》雜志編輯

  1904年8月22日,鄧小平(字希賢)出生於四川省廣安州望溪鄉姚坪裡,1918年考入廣安縣中學,翌年考入重慶勤工儉學留法預備學校,1920年到法國勤工儉學。1923年,鄧小平加入旅歐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次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這時,他還不滿20歲。

  1923年6月11日,鄧小平到了巴黎。他一邊做雜工,一邊在旅歐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書記周恩來的領導下,參加旅歐共青團機關刊物《少年》雜志(1922年8月1日創刊)的編輯工作。鄧小平負責刻蠟版和油印,並用本名還有化名發表文章。因刻字工整、印刷清晰、裝訂簡雅,他被大家稱為“油印博士”。《少年》雜志社即中共旅歐機關駐地,在巴黎十三區的戈德弗魯瓦街17號一家小旅館內。

  《少年》雜志在1924年2月1日改名為《赤光》(半月刊)正式出版。創刊號上發表的《赤光的宣言》寫道:“我們所認定的唯一目標便是:反軍閥政府的國民聯合,反帝國主義的國際聯合。”“我們是要以科學的方法,綜合而條理出各種事實來証明我們的主張無誤。本此,便是我們改理論的《少年》為實際的《赤光》的始意,同時也就是《赤光》的新使命了。”

  以曾琦和李璜為首的中國青年黨以《先聲》周報為陣地,反對中國共產黨的政治主張,反對國共合作。1924年9月、10月間,鄧小平因患傷寒住院治療一個月,出院后又到療養院療養一個月。他病中撰寫了批駁中國青年黨的評論《請看反革命的青年黨之大肆其捏造》發在《赤光》第十八期上。文中揭露了青年黨捏造新聞,欺騙廣大旅法華人,“使他們都來笑罵革命黨人”的無恥行徑。同時嚴正指出:利用《先聲》周報散布捏造“新聞”,是“國家主義”者的重要手法,因為在他們看來,“新聞我能時常更改或假造,以能使人憤激為目標”。

  1925年1月,署名“希賢”的文章《請看國際帝國主義之陰謀》和《請看<先聲>周報之第四批造謠的新聞》刊登在《赤光》(第二十一、二十二期合刊)。前一篇抨擊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企圖。文中說:“帝國主義者,尤其是英美,想一方面改變包有四萬萬居民的大國為殖民地﹔他方面從蘇俄勢力中把中國拔出來,再用經濟封鎖來從經濟上扑滅那正在充分發展的地方(蘇俄)。全世界的無產階級要空前地大叫:‘勿犯中國。’”第二篇文章一針見血地指出:“為著新聞而讀《先聲》的人,應知反革命派就在迎合你們的需要,捏造新聞,來宣傳你們欺騙你們呢!”

  《赤光》雜志大部分在歐洲發行,讀者主要為旅歐中國共產主義者、勤工儉學的學生以及華工﹔少數發行於國內和加拿大、古巴等國家。

  “堅決的把我的身子交給我們的黨”

  1926年初鄧小平離法赴蘇,先后在莫斯科東方大學、中山大學學習。他在當時寫的自傳中說道:“我來莫的時候,便已打定主意,更堅決的把我的身子交給我們的黨,交給本階級。”“我願意絕對的受黨的訓練,聽黨的指揮,始終為無產階級的利益而爭斗!”

  1926年6月16日鄧小平按照莫斯科中山大學中共黨支部的要求,填寫《黨員批評計劃案》。在關於“黨員問題”一欄填寫:“一切行動合於黨員的身份,無非黨的傾向﹔守紀律、對黨中的紀律問題甚為注意,對一般政治問題亦有很關心且有相當的認識,在組會中亦能積極參加討論各種問題,且能激動同志討論各種問題。”在“做什麼工作最適合”一欄填寫“能做宣傳及組織工作”。

  鄧小平1927年2月回國,到西安馮玉祥國民軍聯軍中擔任中山軍事學校政治處處長兼政治教官,並任該校中共組織的書記。同年7月到漢口,在中共中央機關工作。為了擺脫敵人的白色恐怖,他隨中央機關從漢口搬到武昌,又從武昌搬回漢口,經常轉移,機智地與國民黨反動派周旋。此后,鄧小平開始改用“鄧小平”這個名字。參加中共中央緊急會議(即八七會議)。9月底或10月初隨中共中央機關遷往上海,年底任中共中央秘書長。

  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開期間,鄧小平協助留在國內的中央領導人處理中央日常工作。1929年他赴廣西首次獨立地領導一個地區的工作,化名鄧斌、領導創辦《右江日報》和《士兵之友》等報刊。

  主編《紅星》報

  1931年到江西中央革命根據地,鄧小平先后任中共瑞金縣委書記(領導創辦中共瑞金縣委機關報《瑞金紅旗》)、會昌中心縣委書記、江西省委宣傳部長。

  1933年5月在王稼祥、賀昌等人的提議下,鄧小平被調到紅軍總政治部任秘書長。當年7月至1934年底鄧小平被調離、接替生病的鄧穎超擔任中央秘書長,期間他共主編《紅星》報70多期。該報於1931年12月11日創刊,系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機關報,由紅軍總政治部編輯出版。

  在瑞金郊外下肖村西邊的總政治部宣傳部,鄧小平帶領幾名工作人員,組稿、採寫、編輯、印刷、發行。他以化名或不署名的形式撰寫各類文稿﹔採用社論、署名文章及開辟“黨的生活”“支部通訊”“革命戰爭”等專欄形式,宣傳報道黨中央和蘇維埃中央政府、中革軍委、紅軍總部的重大戰略部署和方針、政策﹔開辟“捷報”“前線通訊”“前方電訊”“最后電訊”等專欄,及時報道紅軍的戰況和勝利消息﹔開辟“鐵錘”“自我批評”等專欄。

  1933年8月6日,鄧小平將《紅星》報改版,恢復為四開四版的鉛印形式、重新排序號,出版第一期。第二期報紙,刊發毛澤東用“子任”筆名撰寫的《吉安的佔領》。並刊載《優待投稿同志》和《征求照相機及照相材料》兩則啟事。從10月22日開始,不定期出版《紅星》報副刊,主要報道紅軍的各項工作及經驗,編譯蘇聯紅軍政治工作的成功案例。到1933年12月31日《紅星》報出了第22期,發行量達到1.7萬余份。

  1934年1月28日,第26期報紙出版,刊發消息《偉大的一天》,報道中華蘇維埃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盛況。4月8日第36期《紅星》報,刊發社論《五一勞動節的工作》。5月25日第44期刊登陳毅的文章《開展群眾游擊戰爭的潮流》,介紹永豐游擊小組的戰斗經驗。8月1日第56期,刊發《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關於八一節給全中國工農紅軍的命令》。8月20日第60期,刊登周恩來撰寫的社論《新的形勢與新的勝利》。8月25日《紅星》報出了第61期。

  1934年10月10日晚,中共中央和中革軍委從瑞金出發,率領紅一、三、五、八、九軍團以及中央、軍委機關和直屬部隊共8.6萬余人,向湘西進發,開始戰略轉移。鄧小平帶領《紅星》報編輯部被編在第二野戰縱隊(亦稱紅章縱隊),該縱隊由中央機關、政府機關和軍委后勤部門、共青團等單位組成。10月20日在行軍途中,鄧小平主編的《紅星》報油印版第一期出版,刊發政論《突破敵人封鎖線,爭取反攻敵人的初步勝利!》《當前進攻戰斗中的政治工作》。報紙每期印700至800份,發到連隊。

  《紅星》報是中國dafabet888经典娱乐场,dafa888官网軍隊第一張影響較大的報紙,也是長征途中代表中共中央和中央軍事委員會的唯一報紙,擔負著黨報與軍報的雙重任務。11月25日出了油印版第五期。27日紅軍先頭部隊順利渡過湘江,為減輕輜重,鄧小平率《紅星》報全體同志扔掉笨重的油印機,靠手動油印機繼續出版報紙。12月上旬,《紅星》報油印版第六期出版。刊發中共中央《關於瑤苗民族中工作的原則指示》和《消滅掉隊落伍的現象》等重要稿件。在革命戰爭年代,“學習優秀,黨性強”的鄧小平雖然話不多,但善寫,他的總結報告在黨內有口皆碑。毛澤東特別喜歡看他的報告,說看了小平的報告就像夏天吃了冰淇淋一樣透爽。

  (作者系湖北第二師范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

(責編:劉圓圓、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